第一百一十章 攻心计(1 / 6)
天工元年,夏末,南京。
紫禁城的飞檐在夏日骄阳下闪烁着琉璃般的光泽,而宫墙之外,因新政与内阁人选而掀起的波澜,依旧在帝国的肌理下暗涌。
乾清宫内,苏宁批阅完最后一本关于新学教材刊印进度的奏章,轻轻搁下了朱笔。
他站起身,走到那幅巨大的《大明寰宇全图》前,目光深邃。
“风已起,浪已涌,现在...该让他们自己去争一会儿了。”苏宁低声自语,嘴角噙着一丝冷峻的笑意。
他深知,改革如同烹小鲜,火候太过急躁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接连抛出废除酷刑、革新律法、推行新学,筹建新都乃至设立内阁这一系列石破天惊的政令,已经让整个大明的士大夫与武将集团应接不暇。
此刻,必须给他们留下消化、适应、乃至内斗的时间。
那七个内阁的席位,就像他精心抛出的七个诱饵,足够让那些自诩为帝国栋梁的掌权者们争抢得头破血流,而无暇全力联合起来对抗新政的深层核心。
而他,这位年轻的帝王,正好可以暂时从风口浪尖上抽身,作壁上观,冷静地审视这场由他亲手导演的权力博弈,看看这些臣子们会演出怎样精彩的戏码。
“马和,”苏宁转身,语气平淡,“摆驾,去天牢。”
马和闻言,身子微微一颤,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愕,但立刻躬身应道:“老奴遵旨。
天牢,最深处,这里已经是仅次于紫禁城的重要之地。
毕竟苏宁也担心有脑残跑过来营救朱棣,所以已经在这里安排了重兵进行把守,就连朱棣的那三个宝贝儿子和家人都在这里关押着。
阴冷、潮湿、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,与外面夏日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。
这里本来就是关押最重大犯人的所在,终年不见阳光,只有墙壁上跳跃的火把,投下扭曲摇曳的光影。
在一间特制的、由精钢加固的牢房外,苏宁挥退了所有侍卫,只留下阿福在远处等候。
他独自一人,站在栅栏外,看着里面那个蜷缩在角落草堆里的身影。
那人衣衫褴褛,头发蓬乱,曾经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如今只剩下浑浊与死寂,正是他的四叔,曾经的燕王,起兵“难”险些夺走大明江山的朱棣。
看着朱棣这副生不如死的模样,苏宁心中没有半分怜悯,反而涌起一股近乎残忍的快意。
他清晰地记得,在另一个时空的记载中,若是自己输了,建文帝朱允?的下场将是何等凄惨......
皇宫大火,生死不明,即便侥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