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九章 七把交椅(1 / 5)
文华殿的烛火常常亮至深夜。
苏宁搁下朱笔,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。
窗外月色如水,洒在刚刚批阅完毕的,厚厚一摞奏章上。
侍立一旁的马和悄无声息地为他换上了一盏新茶。
“陛下,夜已深了,该歇息了。”马和轻声劝道。
苏宁端起茶杯,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水,目光却依旧清明。
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,仿佛在透过这片黑暗,审视着这个庞大帝国过去数年的疮痍与新生。
“马和,你说,若在四年前,朕今日推行的这些新政,可能成功?”苏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。
马和躬身,谨慎地回答:“奴婢愚钝,不敢妄议朝政。只是......想来是极难的。”
“不是极难,是绝无可能。”苏宁轻轻摇头,语气笃定。
他像是在对马和说,又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绪,“若非那四年的‘靖难之役”,将大明原有的格局打得支离破碎,让这天下元气大伤,也顺势荡涤了太多积弊与沉珂......朕这些政令,只怕刚出这紫禁城,便已寸步难行。光是一
个《皇明祖训》便是能让朕成为第二个建文帝。”
他的思绪飘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。
战争的破坏是巨大的,民生凋敝,国库空虚,这是惨痛的代价。
但战争也是一柄残酷的双刃剑,它在摧毁的同时,也打破了坚固的利益藩篱。
曾经在朝堂上盘根错节,足以左右朝局的淮西勋贵集团,早已被雄多疑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整治得七零八落,不复往日威风。
而更妙的是,借着“难”这场波及全国的大动荡,苏宁以雷霆手段,顺势将各地藩王的兵权,政权削得一干二净,再无藩王能如他当年一般,对中央构成威胁。
旧有的阻碍,或被太祖清除,或被战争削弱,或被他自己亲手拔除。
想到这里,苏宁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。
如今的他,皇权高度集中,真正做到了乾纲独断。
也正因如此,那些在和平时期会被视为动摇国本、引发剧烈反弹的改革,如今才能如此迅猛地推行下去。
以前绝无可能的事情,在此时,却变得水到渠成。
“破而后立......这’破”的代价固然惨重,却也带来了‘‘的契机。”苏宁低声自语。
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日益繁重的政务,并确保权力始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,苏宁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