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九章 七把交椅(2 / 5)
开始了中央官制的调整。
“陛下,奴婢听说建文帝此时已经出家。”
“噢?在哪家寺庙?”
“好像是泉州开元寺。”
“给东厂的王瑾下令,让东厂确定建文帝的确切下落。”
“是!陛下。”
这一日,苏宁召来了几位心腹近臣。
“朕日理万机,纵是宵衣旰食,亦感力有不逮。”苏宁开门见山,对下方的方孝孺、铁铉等人说道,“国事繁杂,需群策群力,亦需提纲挈领。朕决议,设立“内阁”。”
“内阁?”几人面面相觑,对这个新名词感到陌生。
“不错,”苏宁解释道,“内阁者,乃朕之咨询机构。朕会择选数位大学士入值文渊阁,协助处理政务。凡六部、各地呈报之奏章,可由内阁先行阅览,附上处理建议,谓之‘票拟”,再呈报于朕最终裁定。如此,可节省朕披
阅琐碎事务之精力,专注于军国大事。”
方孝孺闻言,沉吟道:“陛下此意,是欲集思广益,确能提升效率。只是......这内阁大学士,权责如何界定?”
苏宁看了他一眼,深知这位老臣的担忧所在,明确道:“方先生放心,内阁仅有建议权,即票拟”之权,而非决策之权。最终批红,用印之权,仍在朕手。所有奏章,未经朕之御览核准,不得下发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不容置疑:“内阁,是朕的助手,是朕的智囊,但绝非分割皇权之机构。”
接着,他又抛出了另一个配套机构:“此外,朕身边还需一个更直接、更机要的办事班子,名曰“秘书室”。‘
这个名称更加直白,也更能体现其属性。
“秘书室之成员,皆由朕亲自挑选的年轻、精明、可靠的官员充任,不看重资历,只看重能力与忠诚。他们负责整理奏章摘要,传达朕之意旨、保管机密文书、跟进各项政令落实之进度,直接对联负责。
铁铉若有所思:“陛下,如此看来,秘书室更像是您的贴身文书与耳目?”
“可以这么理解。”苏宁点头,“内阁在外,负责初步梳理政务,提出方案;秘书室在内,贴身服务,确保朕之意志能准确、迅速地传达与执行。两者相辅相成,但核心在于,”
他加重了语气,“秘书室完全服务于朕,是朕意志的延伸,不受任何外界衙门掣肘。”
这一番布局,清晰地勾勒出苏宁心中理想的权力运行图景:内阁作为外脑,提供专业建议,分担琐碎事务;秘书室作为内廷手足,确保皇权指令的畅通无阻与绝对权威。
而最终的决策权,则被他牢牢地握在掌心。
通过这一系列精巧的制度设计,苏宁在推动波澜壮阔改革的同时,也将帝国的权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