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九章 七把交椅(3 / 5)

加入书签

柄,前所未有地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。

    他深知,唯有大权在握,毫无顾忌,才能驾驭着大明这艘巨轮,冲破旧时代的迷雾,驶向他所规划的,那片广阔而崭新的未来。

    天工元年,夏,南京。

    新帝苏宁设立“内阁”的消息,如同在本就因新政而波澜四起的朝堂上,又投入了一块巨石。

    文渊阁,这个昔日相对清冷的藏书之所,一夜之间成为了整个大明权力场目光聚焦的中心。

    皇帝明发上谕:内阁大学士七员,秩正五品,虽品级不高,却“待从左右,以备顾问,票拟章奏,参预机务”。

    这“参预机务”四字,足以让所有嗅觉敏锐的官员心跳加速。

    虽明言仅有“票拟”建议之权,但谁都知道,能日日接近天颜,能最先阅览天下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,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、无形的权力!

    这七把文渊阁内的交椅,在众人眼中,已然成了通往帝国权力核心的七张通行券。

    一时间,南京城内暗流汹涌。

    各部院衙门、公卿府邸,拜访、宴饮、密谈骤然增多。

    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野心、焦虑与计算的微妙气息。

    清晨,吏部衙门口,准备入衙视事的吏部尚书张?(d?n)的轿子刚落,便被几位官员“恰好”围住。

    “张部堂早!”“张大人,下官日前偶得一方古砚,知您雅好此道,特来请您品鉴......”“部堂,关于今年南直隶官员考核之事,下官有些浅见......”

    张?面色平静,心中却如明镜一般。他是掌管天下官员铨选的“天官”,在这内阁人选推举上,虽最终决定权在皇帝,但他的意见分量极重。

    这几日,他府上的门槛几乎被踏破,各种或直白或隐晦的请托接踵而至。

    他捋了捋胡须,打着官腔:“诸位同僚有心了。内阁人选,关乎国本,陛下圣心独断,自有考量。我等臣子,当以公心荐才,为国举贤,切不可存私念。”

    几句话滴水不漏,既点明了关键在于“圣心独断”,又标榜了自己“出于公心”,将所有人的试探轻轻挡了回去。

    兵部值房内,气氛则更为凝重。

    兵部侍郎铁铉坐在主位,下首坐着几位同样出身军功或执掌要害的官员。

    与文官们拐弯抹角不同,他们的谈话更为直接。

    一位都督同知声音洪亮:“铁侍郎!陛下设内阁,参预机务,岂能尽是文人?难四年,方知兵马之重!如今虽天下初定,然北元残部犹在,边防乃头等大事!这内阁之中,必须有一位知兵事,晓军务之人!否则,如何确保

    军国大事不被那些只会掉书袋的书生误判?”

 &nbs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