闵地神灵(3 / 9)

加入书签

p>那些参加蛇王节耍蛇的樟湖人,没有意识到,是一群遥远的陌生人从万物中为他们挑选了这种动物。

他们是信仰的义子。

神族进化:藏起了尾巴的神灵

古代的福建,山深林密,处处猛兽毒虫,沿海则有飓风、海啸之灾,生存环境十分恶劣。

这种情况加深了人们对信仰的依赖。

闽越人是万物有灵论者,万物皆神。

随后入闽的北方汉人,未能移风易俗,反而迷上了巫觋文化,古木奇石、山精水怪,瘟神厉鬼,有了更多的信众。

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。

道光年间,周凯主编的《厦门志?风俗记》还在挖苦闽南人胡乱造神:“吴越好鬼,由来已久……邪怪交作,石狮无言而称爷,大树无故而立祀,木偶漂拾,古柩嘶风,猜神疑仙,一唱百和。

酒肉香纸,男妇狂趋。”

闽中怪力乱神,以瘟神崇拜最为发达,其演变过程,也很有意思。

瘟神崇拜属于原始宗教,可归入精灵崇拜或鬼魂崇拜。

古人把多种急性传染病通称为瘟疫,并认为瘟疫之起,是因为疫鬼在人体内作祟,治疗的办法是请巫道来驱赶瘟鬼。

问题是巫道的本领不让人放心,屡屡失败,人们就认为瘟鬼魔力特别高强,转而改变策略,开始讨好和贿赂瘟鬼,礼敬它到别处去。

瘟鬼于是变成了瘟神。

徐晓望先生认为,福州地区流行的瘟神五帝是由五通神演变而来的。

五通神在山区是山精木怪的集合,在福州原为水猴、水鸟、蛤蚌、鲈鱼、水蛙五怪,能行灾布病,人们敬之为五帝、五圣。

由怪而帝,动物神就进化为人神,只是神像仍然塑造得狰狞可怖。

五帝是福州的显赫神灵,1642年春,福州发生瘟疫,迎神活动持续了半年,可见其盛况。

近代学者郭白阳说:“福州淫祀以五帝为最。”

淫祀是一项严厉指控,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邪教,要拆毁祠庙的。

儒家历来反对淫祀。

我们知道,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的,《朱子语类》也有“作州郡,须去淫祠”

的句子。

西汉独尊儒术之后,中原文化逐渐理性化,认为南方鬼神崇拜愚昧落后,遂利用政治和文化权力进行压制和禁毁。

依神道设教的观念,北宋朝廷将民间诸神纳入祀典,进行管理,对于有功于国家和地方的正神、善神,通过表彰与敕封的方式,确认它们的正祀地位,例如关公、城隍、妈祖等;凡未编入祀典的鬼神,尤其是南方影响广泛的原始精灵崇拜,如诲淫诲盗的五通神、坏人心术的蛊毒、作恶多端的瘟神,都在官方扫荡淫祀的名册之列。

为了逃避官府打击,唐宋以后,福建的自然神纷纷人格化。

你想想,理学家看到神台上供着一条老蛇,或者一只青蛙,万众在下面顶礼膜拜,情何以堪!

把蛇王、蛙神人格化,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、品德,士大夫就容易接受了。

五通神虽然改为五帝,但因信众广泛,曝光过度,被眼尖的人戳穿底细,地方官府毫不留情镇压。

福州孔庙附近福涧街有间五圣庙,因为改名麻王庙,侥幸逃过历史上的劫难,但眼下因为旧城改造,拆毁大半。

我去采访时,在门口来回转悠,怎么也没想到这座破木屋就是曾经威名赫赫的五帝庙。

一位妇女热心地帮我们开门,一边说:“这里的神很灵的,有人生病就来拜拜,马上就好。”

我没有看到五帝,荒凉的神龛上,只有一位面色红润手持摺扇的银须老人。

麻王庙的负责人郭陈辉后来告诉我,那是麻王爷,五帝的总政;五帝的神像已经丢了;传说麻王爷是太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