闵地神灵(2 / 9)

加入书签

p>先说蛇崇拜。

福建的蛇王庙,以南平樟湖坂的福庆堂最着名。

福庆堂又称连公庙、蛇王庙,坐落在闽江边,祀奉蛇神连公师傅。

我原以为蛇王庙主祀一条大蟒蛇,到现场一看,却是三位身穿蟒袍的人神,蛇神已经人格化了。

传说,连公师傅是蟒蛇精,在古田修炼成仙,有一年樟湖坂闹瘟疫,乡人向他祈祷,他变成一条大蟒蛇飞上天空,口吐火焰,驱散了瘟疫,人们因此立祠纪念。

明人谢在杭的《长溪琐语》记载过此事:“水口以上有地名朱船板(今樟湖坂),有蛇王庙,庙内有蛇数百,夏秋之间赛神一次,蛇之大者或缠人腰,或缠人头,出赛。”

可见颇有些来历。

今天的樟湖坂人仍然在每年七月初七过蛇王节,大人小孩人手一蛇,紧随蛇神的轿舆出巡。

蛇崇拜也影响了樟湖坂的其他民俗,例如元宵游蛇灯。

樟湖是闽江中游重镇,因建水口电站,全镇迁往高处,蛇王庙也于1992年搬迁到了现址。

我去的不是时候,看管蛇王庙的人指给我看一个空蛇笼,说蛇都寄存到np市里养着了,七月初会送回来。

倒是蛇王庙的屋顶处处是蛇饰,每个高翘的檐角都探出一条宛转的蛇,正脊盘踞着大蟒蛇,昂首吐信。

蛇王庙对面,隔着空阔的闽江,属于樟湖镇溪口村,有座青蛙神庙。

我们开车从水口电站远绕,踏上了一条早已废弃的沙土路,吃尽苦头,两个多小时后赶到溪口,天色已黑。

夜幕中望去,蛙神庙位于闽江边一座大池塘中央,三面环水,庙里亮着灯光。

同蛇王庙类似,蛙神庙也是上世纪末搬迁重建的,主祀的并非青蛙,而是黑脸蛙神张圣君。

相传张圣君是永泰县人,早年以修锄柄为生,人称“张锄柄”

,后上闾山学法,救世济民,羽化升天。

庙前有座古朴的石雕蛙像,据说为明末清初遗物,给这座简陋的祠庙增添了一点诡异。

在福建古籍里,蛙神崇拜多有记载。

清人施鸿保《闽杂记》描述偶然闯入光泽县衙门的一只青蛙神,说是当地民众数千人,以五人为队,鱼贯出入,轮流参拜。

他又说,蛙神嗜饮烧酒,又喜欢看戏。

樟湖蛙神庙,实为古代闽江流域广泛流行的蛙崇拜残余。

如今,每年七月廿一日张圣君生日,溪口村都会举办蛙神出游活动,届时,一种背绿腹白、脑后长有七个黑圆点的青蛙,陪同蛙神一道巡游。

樟湖的蛇崇拜与蛙崇拜,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,显然它们来源于早期福建两大民族的图腾崇拜。

学者多认为,闽人以蛇为图腾符号。

越人是发明了水稻的民族,信奉与农业有关的青蛙神。

继闽人与越人之后,第三个大举迁入福建的主要民族是汉族,各地都有大量的龙王庙彰显其图腾符号,我们早已熟悉,此不赘述。

唐宋以后,福建又迁入第四个重要民族——畲族,带来了犬崇拜。

畲族人崇拜狗,是因为他们的始祖盘瓠原来就是高辛皇帝的五色毛犬。

我在宁化看过描绘畲族起源的连环画,又称“狗王图”

传说,上古犬戎入侵,高辛皇帝下诏,如能斩杀犬戎番王者,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。

结果皇帝那条名叫盘瓠的狗夜入敌营,咬下番王的首级,成为驸马,繁衍出畲族。

福建的犬崇拜主要流行于畲民中间,他们严禁杀狗,也不吃狗肉。

信仰是奇怪的东西,比血统更坚韧绵长。

你看闽族与越族都消失了,他们的图腾崇拜却穿越两千多年保存了下来,被另一个民族继承。

<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