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0章 报告起草常委争锋(2 / 4)
众对营商环境的判断不在词上,在天数上。
研究口把夜里新整理的“群众原声”
放到桌上,有辛辣的,也有赞许的。
李一凡挑了三条,打算原样放到报告侧栏,没有修饰。
王平提醒,措辞是否过于尖锐。
赵建国摇头,群众怎么说就怎么写,读到刺才知道哪儿疼。
到了“社会民生”
章节,卫健口主动提出把退费公示、处方抽检的经验写成制度提要,要求明年全面推开。
教育口把“消除大班额”
“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”
的节点重新核过一遍,生怕数字出错。
陈晓峰提醒他们别只写完成,要把未完成的留下时间表,哪怕只差一所学校也要写出名字,群众会盯着看,干部就不敢慢。
下午的会进入到最容易起火的部分,干部队伍的激励约束。
组织部提出把“红黑榜”
与“绿单”
并列,谁跑得快谁在年度考核里前移,谁拖延谁降格。
人社口担心单一指标导致“唯表格论英雄”
。
李一凡要求把“群众满意度”
并列为权重指标之一,具体权重写出来,不能模糊。
他又点名陈晓峰,把问责会的录像样例截三张图放到附件,一张是代表提问,一张是承诺签字,一张是第二天销号,全面展示闭环。
有人提议把“承接沿海产业转移”
的段落写得含蓄些,避免和兄弟省份对比过度。
李一凡摇头,说潇湘不是伸手抢,而是把自己的路修直,把自己的水引清。
他要求把“链主企业回归、配套企业成组落地、人才跟着项目走”
的逻辑写成三行,附一张“承接路径图”
,用箭头从东南沿海指向中部城市群,再从园区指向车间,最后指向岗位和居民收入。
到了晚饭点,大家都没动。
陈晓峰把替换的新段落逐条读给参会人员听,尤其强调了两个变化。
一是把“群众代表制度”
写进治理章节,不再只是民生口的内容,明确代表抽签、旁听、签字、评语和复核的程序。
二是把“直播问责”
列为探索性做法,先在省本级和三市州试点,成熟后上升为常态。
他说这两条写进报告,干部心里就有了明白账。
会桌另一头,宣传口把舆情汇总摆给大家,列出热度最高的二十个问题。
上面既有点赞也有量大的疑问,其中一条是担心“红纸太多伤害士气”
。
李一凡指示在报告中设一小段“回应关切”
,用平实语言答复这些问题,告诉群众红纸不是目的,解决才是;告诉干部绿单就在旁边,跑得快就能被看见。
深夜,修改好的第二稿递回八楼。
李一凡一边看一边圈点,把个别容易被误读的词语换成更准确的表达。
比如把“扩围”
改成“覆盖更多民生领域”
,把“检视”
改成“公开监督”
,把“竞”
改成“时限承诺”
。
他不喜欢绕着说,喜欢用最短的词说明最硬的事。
窗外雨停了,楼下广场的灯照着问题墙,红纸在夜风里轻轻晃动。
陈晓峰把几张新贴的绿单拍给李一凡看,是第一批按时销号、群众写了好评的窗口。
李一凡看了几秒,说绿单明天多贴两张,让干部知道,努力不是为了不被骂,也是为了被看见。
第三天上午,定稿会如期举行。
赵建国把封面抚平,点名让几位口子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