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0章 报告起草常委争锋(3 / 4)
各自作最后补充。
改委补了一段对接全国战略的表述,把中部与珠三角协同创新写成明年要冲的方向。
商务口报告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的清单数,承诺明年再增加一批。
科创口把“凡星体系”
的成果精炼成三句话,一句讲平台,一句讲转化,一句讲人才。
这时电话震动几下,是四九城有关单位来的通气信息。
陈晓峰看后把纸条递给李一凡,只写了两个词,同步关注。
李一凡收起纸条,没有多讲,只把报告里关于“跨区域科技协同、产业协同、人才协同”
的表述又重读了一遍,确认语气既积极又稳当。
最后一轮,是最不好过的删改。
宣传口建议删掉几条过于具体的案例,担心引不必要的联想。
李一凡坚持留下其中两条,一条是退费清单当日到账的时间线,一条是学校教室改造从承诺到交付的节点。
他说报告要能把干部逼到时间表上,删到模糊,明天就会松。
王平提出把“提前打招呼、临时应付”
的常见手法写进负面清单,列出典型问责方式。
人社口把“干部心理疏导与培训”
的安排补在后面,提醒压力长时间累积需要有出口。
赵建国拍板,两条都留,前者告诉大家不能钻空子,后者告诉大家组织也会托着你往前走。
中午钟声敲过,稿子终于在桌上定住。
每个人都知道,这份文字不是拿来展示,是拿来执行的。
李一凡合上最后一页,抬眼扫过会议室,把语放慢。
潇湘不是只要增长,不要规则;也不是只要规则,不要温度。
我们写下的每一句话,第二天都要能在墙上找到影子,在秒表上找到数字,在群众的签名里找到回声。
他停了停,又把要求压实,三个动作当即下达。
第一,报告中的关键做法先行先试,不等大会通过就以省政府令推行。
第二,群众代表培训升级,统一教材,统一流程,统一记录样式。
第三,问题墙复制到县乡,年底前全部到位,明年一月起纳入考核。
会散,走廊里一下子热闹起来。
各口子的人抱着材料快步往外走,谁也不愿在这时候掉链子。
陈晓峰追着几位厅长补充细节,把时间节点写在每个人的备忘录上。
他转身又回到办公室,给各市州起草了一份短通知,十六个字写得极简:通气会后,不等不靠,先做起来。
夜幕落下,星城的灯一盏盏亮起。
省政府广场的风吹过旗杆,旗面抖出细碎的响声。
问题墙前站着几个人影,有干部,有企业主,也有来取经的外省考察组。
他们盯着那张新贴的绿单看了很久,没有说话。
楼上的窗内,报告的电子稿被反复备份,文件名后面跟着今天的日期和时间,像给一座即将落成的大桥拧上最后几颗螺丝。
陈晓峰把笔记本合上,关灯前回头望了一眼白板。
四个词还贴在角落,承诺、进度、验收、签名。
他走出门,走廊尽头的灯逐盏熄灭,只留下值班室里温暖的光。
第二天的流程已经排好,起草组去三处现场验证数据,组织部布一批绿单,纪委公布一次问责,宣传口推出一组解读。
所有的动作汇成同一个方向,把纸上的句子推到地上,把地上的脚步写进明天的报告。
窗外终于放晴,云缝里露出一线清亮的光。
李一凡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了看表,转身揣好那份定稿,准备去参加与代表的沟通会。
电梯门合上的瞬间,他脑子里只剩下一句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