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3章 会后余波风声再紧(3 / 3)

加入书签

/p>

桌上放着陈晓峰刚送来的“教员团”

名单,旁边附了一张写着“注意事项”

的小纸条:讲流程不讲故事;讲阈值不讲口号;先跑一遍,再讲一遍;群众先签,干部后签。

他在纸条底部写了四个字:照此执行。

手机在桌上震了一下,是赵建国转来的短短信:“明早九点,小会室,谈人事。”

李一凡盯着屏幕几秒,把短信收进备忘清单。

他知道,名单上的几个名字要前移,几个名字要退出,风要在这几天里再紧一扣。

他合上灯之前,又看了看那面问题墙,心里把最容易假的两个口子再过了一遍:硬框必填,旁路见证。

把这两个口子死死堵住,其余的就会顺下去。

第二天清晨,风把旗吹得笔直。

八点半不到,群众代表已经在墙前等候,手里拿着昨夜印好的新表格。

第一栏写“承诺核验条目”

,第二栏写“证据截图编号”

,第三栏写“到时校核电话”

一个年轻的窗口员从办公楼小跑出来,喘着气把笔递给代表:“今天我们先背口令,再跑流程,跑完请您签。”

代表把秒表抬起来,露出一个淡淡的笑:“你们先跑,我后签。

签错了,我改;改不动,我再按。”

楼上小会室里,赵建国把人事名单铺开,第一行就是“前移”

他点名,许宏志答;他问考察意见,王平回。

李一凡没有多说,只在几个名字后画了勾,又在备注栏写下“群众意见摘录”

人事的节奏像整点报时一样干净利落,没有铺垫,没有虚词。

落笔之后,赵建国看向他:“这批前移,能不能带动一批?”

李一凡点头:“能带动一批,也会挤出一批。

挤出去的,不用可惜。”

午后,第一批“教员团”

下沉到市州。

年轻的“可复制”

站在讲台上,不会讲段子,就把流程一字一字写在白板上:硬框、双签、旁路、时间戳;阈值、证据、倒计时、口令。

他们说得磕磕绊绊,却把每一个动作、每一秒时间都讲给听的人听。

下面几位老资格刚开始摇头,讲到“为什么灰色按钮是干部的保护色”

时,忽然不摇了,低头在本子上写了三个字:不乱按。

傍晚的风从长廊穿过,文件边角微微抬起。

陈晓峰把当天的执行清单贴到指挥间墙上,最后一格写着“群众回访”

电话那头的声音不紧不慢:“今天我们看你们跑了三遍,第三遍最快。

以后就按第三遍的度,不要回去慢。”

他应了一声“好”

,把手机放下时忽然觉得肩膀轻了一些——不是事情变少,而是路更清。

他把笔在纸上重重点了一下,像给这一天收了尾,又像给明天定了锚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