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3章 会后余波风声再紧(2 / 3)

加入书签

头:“积极性不是怕监督得来的。”

午后,第一批处理决定出。

公告语言很短:某市某局窗口主管,事后补签,停职调查;某园区值守班长,影响说明空洞,责任不清,免职;某单位离位未触代岗提醒,约谈并调离岗位。

三张红纸被贴在问题墙左侧,周围很快围满了人。

企业代表低声与同伴交流:“以前出事,谁都说‘正在研究’;现在写到钱写到时限,乱写就要担责。”

有群众代表举起手机,拍下红纸上的时间戳,转身在承诺栏补了一句:复盘要写清“对象、金额、截止日”

黄昏前,三地的“口令”

都背起来了。

岳州库区的口令从“封样—复验—双签—旁路见证”

起步,值守员一口气背完,把倒计时节点和应急联络人一起报出;衡山口岸把“缺项—影响—时限—广播—热备—公示”

串成一段。

窗口员站在广播喇叭下复述;星城高新区的机房里,工程师把“预警—回滚—锁定—旁路—口述—签名—时间戳”

贴成大字,轮到谁谁站到墙前背,旁边群众代表随手按下秒表,背错一次加十秒。

背完,大家笑了笑,笑意里带着久违的踏实。

组织部的名单在内部网上线。

可复制一栏里,出现了几张年轻的脸,他们被标注“前移,兼任教员”

;可培养一栏写着“结对,三周跟岗”

;可调整一栏标注“退出当前岗位,留作观摩,三个月后复评”

每一条后面都有群众代表评论的摘录——“能解释,能落地”

“反应慢,怕签字”

“不躲,但不熟”

有人把这页截图到小群里,配了一行小字:“这次真是把人写到流程里去了。”

晚上,财经媒体推出“流程会说话2o”

第一篇讲“按钮灰了以后”

:缺项不全就不能提交,窗口员从“会说”

转为“会写”

;第二篇讲“热备切换的三分钟”

:把抖动的借口变成倒计时的口令;第三篇讲“群众轮值的随机”

:代表席从固定几个人,变成号码段抽取。

评论区的高赞仍旧锋利:“让制度自己跑,让人跟着跑。”

也有人问:“会不会跑成死流程?”

下面有人回:“死的是混水摸鱼的手法,不是流程。”

点赞很快破万。

外省的反应分成两拨。

一拨打电话要模板,问“硬框必填的最小颗粒度怎么定、旁路见证的视频多长合适”

;另一拨犹疑观望,嘀咕“看着吓人,干部受得了吗”

陈晓峰把模板与注意事项打包出,末尾加了一行:“不要抄格式,抄逻辑;不要抄词句,抄阈值。”

他心里明白,各地的实际不同,但“能看见、能追溯、能倒计时”

这三件事,不该不同。

夜深,省政府大楼只剩几层窗还亮着。

问题墙前,人散了,纸张仍在灯下光。

保洁员推着车从墙前经过,停下来读了一会儿那行字:“写清对象、金额、截止日。”

她忽然笑了一下,低声说:“这字真不错。”

转身时,正遇上从机房走出来的工程师,后者揉着酸胀的肩说:“今天背口令背到舌头打结。”

保洁员摆摆手:“舌头不打结,手就会乱伸。”

李一凡站在窗前,看到广场上的一束光从旗杆下移到墙前又移开。

他把当天的处理决定与媒体剪报摊开,一页一页折角。<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