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8章 批订单与配套的背水一战(3 / 5)

加入书签

头顶上打仗。”

李一凡想了想,“一是把夜间作业窗口压缩到两段,每段不过四十五分钟,提前两小时入户告知并送上降噪耳塞;二是在社区临时设一个安静室给老人孩子休息,安排志愿者和医护在旁;三是施工全程直播,声音阈值、粉尘阈值标立刻停。”

他说着看向周广天,“告诉施工单位:‘安静’也是工程量,算进你们的考核。”

九点二十,来自深圳的电话接通,实验室主任直奔主题:“你们的样品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表现稳定,接下来做高温高湿、冷热冲击、跌落。

预计凌晨三点出第一批结果。

如果通过,下一组做ec和esd。”

李一凡没有说“辛苦”

,他问:“实验室的监控数据能否授权我们的工程师实时查看?不是要干预,是要提前准备问题。”

对方愣了一下,随即答应:“可以,我们给你们开一个观察账号。”

“谢谢。”

李一凡挂断电话,把屏幕上的时间调到“深圳—星城双视图”

滴答声像从地下冒出来,均匀而执拗。

深夜,风从江面吹进来,带着青草味儿。

陈晓峰揉了揉眼睛:“省长,要不您回去休息一下?这边我守着。”

“坐下。”

李一凡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名单,“这批‘工位课堂’的老师,除了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老师,再加两类人:一类是曾经有操作事故教训但现在已经优秀的老工人,让他们讲‘我错在哪里’;另一类是社区代表,让他们讲‘城市怎么接住产业’。

把产业和城市缝在一起,缝得越密,风越吹不散。”

他话音刚落,姜承远的电话打了进来。

那头的声音不高,却清楚:“李省长,综合司把你们的材料给我过了一遍,我看见了你们把‘制度件’写得很细。

中央需要的就是这种‘可复核’的东西。

继续按你们的节奏推进。

还有,你们准备的‘去向明示+信用快通道’方案,很有推广价值。”

“谢谢姜主任指导。”

李一凡语气平稳,“我们会把这三件事按节点做出来:第一批加严测试通过;前置监管点稳定运行;跨区域税务协同的第一轮报表出清。

到那时,我们再把复盘报告送上去。”

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,随后道:“等你们的复盘。”

凌晨两点,深圳的观察账号传回第一组曲线:“高温高湿通过。”

紧接着是“冷热冲击通过”

,“跌落通过”

陈晓峰“哦”

了一声,眼角一下亮起来:“省长,稳住了!”

“稳住是开始,不是结束。”

李一凡把视图切回星城,“把在岗的工程师换一批,先下线的那批去吃热饭,二十分钟后回来继续。

告诉食堂,夜里也按中午的标准做,别糊弄。”

四点过十分,最后一项esd测试也亮起“pass”

深圳那头的主任在电话里说:“可以安排小批量试产,后续我们会派驻一个质量小组常驻星城。”

天色微亮,东方像被人用橡皮擦过一遍。

李一凡转身走到窗前,看见厂房顶上的水雾在光里慢慢散开。

他让陈晓峰出三条信息:一给企业——“按计划进入小批量”

;一给海关——“下一批样品走快通道请预留窗口”

;一给全体专班——“今日训练科目:问题复盘、节点复盘、沟通复盘,写清楚一个问题是怎么浮出、怎么定位、怎么闭环,写给下一班看。”

上午九点,供应商b、c的负责人出现在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