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8章 批订单与配套的背水一战(4 / 5)

加入书签

指挥部。

李明杰把两人引到墙边的“红黄绿灯”

表前:“我们不是来压价的,我们是来把链条拧紧的。

你们谁能把‘黄灯’三天内变‘绿’,订单就先给谁。

凡星出三千万滚动备货授信,专门为‘黄变绿’兜底。”

b公司的负责人试探:“那a公司那边……”

“他们是我们的合作伙伴,不是我们的主人。”

李一凡接过话,“这是一场并联,不是替换。

我们需要的是可用性和确定性。

谁给我确定性,我就给谁可用性。”

谈判在午后进入白热化。

技术人员把材料的热膨胀系数、贴装良率、失效率一条条摆在桌面,像摆棋。

b公司的工艺工程师提出一个微小却关键的改动——在回流焊的温度曲线里加一个短平台,能把翘曲率压低到可接受范围。

李一凡没有插手技术,他只问:“这个改动对良率的提升有实证吗?能不能在今晚的小批量里做对照?”

“可以。”

工程师说,“我们把两条曲线同时跑,数据说话。”

下午四点,夜航货运的第一班固定时段批复下来。

机场给出了比原来方案更友好的窗口,地勤协调承诺“落地即入位”

海关监管点的二级审图也通过了,审批意见里有一句话很扎眼:“流程优化后,平均时长下降三十二点四分钟。”

陈晓峰把这句单独抄出来,钉在白板上:“把‘三十二点四分钟’记住,这是我们抢回来的。”

傍晚,社区微隧的第一段夜间施工开始。

安静室里的老人孩子躺在折叠床上,志愿者倒水、递耳塞。

施工现场的声级计跳动在阈值线下一格又一格,直播画面里,评论区是稀稀拉拉的“注意安全”

“辛苦了”

施工队长对着镜头说:“我们按秒计时,过就停。”

夜色像水一样漫过厂房的边缘。

小批量试产的两条温度曲线在屏幕上缓缓拉开,b公司的建议让翘曲率果然降了一大截。

质量工程师把这条线圈了起来,写上“可沿用”

,又在旁边加了“继续优化”

的小字。

这些密密麻麻的标记,看起来凌乱,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秩序感。

十一点,江淮那边又放出一则新闻:一笔巨额投资意向落地,配图里笑容满面。

有人把手机递给李一凡,他只瞥了一眼,说:“把我们的‘pass’截图给企业的大群,再给专班。

让他们知道,‘可复制’这四个字是拿测试数据换来的。”

午夜后,风更凉了。

李一凡把椅子往后一靠,闭上眼睛十几秒,再睁开时目光仍很亮。

他忽然想起几年前在召阳县推动电商进村的一个夜晚,也是这样守在一盏灯下,等着第一单从屏幕上跳出来。

那时他明白了一件事:政策可以是风,但风不能替你走路;资本可以是火,但火不能替你做饭。

路要自己走,饭要自己做。

如今,尺度变了,阵地也变了,理儿没变。

清晨五点,东方泛白。

陈晓峰端来一杯刚泡好的茶,轻声说:“省长,第一天的小批量完成,良率达标,翘曲率优化显着。

深圳质量组来邮件,建议我们在星城建立联合质量实验室,他们愿意派三人常驻三个月。”

李一凡接过茶,点点头:“回信,说欢迎,也说清楚我们的要求——不是‘三个月看看’,是‘三个月站住’。

让他们把该带的设备带来,把该教的流程教给我们,三个月后一起做一次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