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8章 批订单与配套的背水一战(2 / 5)

加入书签

周广天压低声音,“这两天媒体在转江淮的签约新闻,我们的关注度又被压下去了。

凡星传媒准备了专题,但也在等您定调。”

“定调就是‘做给人看’,不是‘说给人听’。”

李一凡环视一圈,“纪录片可以拍,但镜头先对准手上的活儿——对准海关放行的那一刻,对准工地雨里换线的那一刻,对准老师在工位上讲安全的那一刻,对准样品装上飞机的那一刻。

把这些点接起来,谁看了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。”

陈晓峰把一份加盖了红章的函摆在桌上:“改委综合司的调研函到了,要求我们提供‘跨区域税务协同’和‘前置监管点’的试点数据。

姜主任批注:要真实、可复核、可复制。”

李一凡读完,把纸交还:“真实就是几条:每一票货从入关到放行的时间戳,谁签名;可复核就是把流程表和电话留出来,让他们打回访;可复制就是写明白我们靠什么‘制度件’——不是靠谁拍脑袋,靠的是哪一条规章、哪个节点的授权。

他们要材料,我们给材料,也把我们的‘玩法’交出去。

别怕兄弟省份学,学是好事,我们靠执行比别人快半步。”

中午的云层散开,光从屋檐下倾泻进来。

有人把午饭放在一旁的折叠桌上,饭盒里热气腾腾。

李一凡拿起筷子又放下:“让大家轮换着吃。

下午两点,和工信厅、市场监管、环保三家开合签会,解决企业新工序的合规确认。”

他停了两秒,“环保这块,我给他们把话挑明:我们既要绿色,也要度。

绿色不是慢的借口,度不是乱的理由。

谁用模板条款堵住企业,就把相应的条款改成‘弹性—备案—预警’的套路,先做兜底,后做完善。”

合签会在厂房边的小会议室里开。

窗外钢梁的影子在地上移动,投射出一格一格的时刻。

环保的同志把新工序可能的废气排放画在图纸上,市场监管把设备的备案标准标注到部件级。

工信厅的处长有些迟疑:“按旧规,这一套审批需要一个月,改成‘弹性—备案—预警’,有人会质疑我们给企业开绿灯。”

“我们给的是绿路,不是绿灯。”

李一凡拿起图纸,“废气收集先按高配走,尾气数据挂在线;预警阈值设严一点,过就立刻停;备案先按流程走,资料齐全后自动转正式许可。

你们听见了没有?‘自动转’,不是‘另起一套’,别让企业多跑一步。”

会后走出门,阳光像一块烫手的铁板贴在脸上。

陈晓峰对他小声说:“陶铭泽到了京城,听说又去拜会了几位部委的司长,有人暗示‘电子信息产业试点’放在江淮更保险。”

“保险是给怕输的人用的词。”

李一凡不快不慢,“我们只要把第一张单真落下去,把第二张单真转起来,把第三张单真带供应商过来,哪个司长看不见?看见了就不好意思说话。”

傍晚时分,运输组传来消息:前往深圳的航班准点,落地后车辆一小时内可以进入实验室园区。

李一凡让陈晓峰起草一条给企业团队的简讯:“样品已抵深,预祝通过加严测试。

任何技术需求,请用清单告诉我们,能解决的当日解决,解决不了的把‘解决不了的原因’写清楚,今晚十点前给答复。”

夜幕压下来,示范区四周一圈灯像一串项链。

白板上又跳出一个红色提示:社区沿线改道的微隧工程需要夜间施工许可,若批不下来,电缆穿越要推迟三天。

周广天皱眉:“老社区居民已经稳定,但夜间施工噪音可能引起反弹。”

“我们不在居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