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“李鬼”(2 / 4)

加入书签

我们要打的是‘品质战’和‘品牌战’!”

他转向陈逸飞:“陈老师,你之前提到的‘溯源体系’,我们能不能加快速度,先在批发市场和我们自己的零售店推出来?

哪怕初期简单一点,比如就给每个包装筐贴上我们合作社独有的标签,上面有批次号,甚至可以印上简单的承诺?”

陈逸飞赞许地点点头:“完全可以!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区隔手段。

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防伪标签,包含合作社LOGO、产品名称、产地、采收批次号,甚至可以加上一句‘品质承诺’的标语。

成本不高,但能立刻将我们的产品与那些仿冒品区分开来。

同时,这也是我们建立完整溯源体系的第一步。”

王建安说道:“好!这件事立刻办!三哥,你负责联系印刷厂,尽快把标签做出来。

同时,在批发市场和我们店里,加大宣传力度,就告诉客户和消费者,如何通过标签和细节辨别真正的‘棚鲜生’产品。

我们可以搞个现场对比,让事实说话!”

尹彬点了点头:“明白了!”

王建安继续部署:“另外零售终端和机关食堂这边要加强沟通,把情况跟他们说明白,强调我们品质的一贯性,防止他们被低价诱惑。”

随后他看向张泽安和张春城:“泽安舅舅,春城,越是有人想搞乱市场,我们越要把品质抓得更紧!

每一批出产的蔬菜,都要严格分级,确保送到客户手里的,都是最好的。

绝不能让一颗烂果子坏了我们一锅汤!”

张泽安和张春城异口同声:“放心,建安!”

几天后,印有“李家沟合作社”LOGO、产地信息和“品质保证,放心食用”字样的绿色防伪标签,便贴上了每一筐即将运往市场的“棚鲜生”蔬菜包装上。

尹彬带着人在批发市场摆开了“擂台”,将真假“棚鲜生”蔬菜放在一起,现场讲解辨别方法:看标签、摸硬度、闻香气、观细节(如黄瓜刺瘤、番茄蒂部颜色)。

生动的对比让不少批发商恍然大悟,也更加坚定了与真正棚鲜生合作的信心。

棚鲜生的两家零售店和山城的店铺,也同步加强了宣传,店员们耐心向顾客解释标签的意义和辨别真伪的方法。

王小英和周英华还组织了小型的“品尝对比”活动,让顾客亲身感受品质的差异。

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出,效果立竿见影。

那些对品质有要求的批发商和老顾客,更加认准了带有防伪标签的“棚鲜生”产品。

虽然那家“兴农公司”的低价菜依然占据了一部分低端市场,但对棚鲜生核心渠道的冲击被控制在了有限范围内。

然而,市场的风波似乎总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
就在合作社全力应对“李鬼”蔬菜的同时,草莓这边也传来了不太和谐的声音。

负责与林老板对接的尹彬再次找到王建安,这次带来的消息更让人头疼。

尹彬语气有些无奈:“建安,林老板那边反馈,说我们最近两批特级草莓,有个别批次的口感均匀性似乎不如之前,偶尔会混入一些糖度稍低的果子。

虽然比例很低,远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违约标准,但他们那边的品控人员提出了疑问。

吴老板那边也隐晦地提过类似的问题。”

王建安的眉头再次锁紧。

草莓的口感均匀性,是高端市场的核心要求之一。

一点细微的波动,都可能影响客户体验和品牌声誉。

他立刻追问:“问题出在哪里?是采收分级不仔细,还是种植管理出了偏差?”

“我找春城、还有刘老师他们咨询过,可能两方面原因都有。

一方面是扩大面积后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