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3章 册封吴王!(2 / 6)

加入书签

九卿,补了范仑的缺。

吏部郎中朱国祯,擢升左都御史,位列九卿,补了温纯的缺。

国子监祭酒刘元震,擢升通政使,位列九卿。

秀才出身的内阁书吏冯梦龙,年仅二十三,一下子成为兵部右侍郎!补了衷贞吉的缺!

礼部郎中高攀龙,擢升为礼部右侍郎!

宣社中的老牌成员,如朱寅当年的老友莫韶、何必、韩尚等人,全部入仕为官,不是侍郎就是寺卿,一个个以监生出身,身居高位!

又启用其他近百个宣社中的人才,直接授官,担任御史、给事中、主事、员外郎。

朱寅还没有忘记之前陪伴自己的老谋士,如今在靖州(吕宋)当刺史的商阳。他下令调商阳回朝,卸任靖州刺史,担任吏部尚书!

吏部尚书,这几个月一直是朱寅亲自兼任,本来就是留给老伙计商阳的。

还有一个故人没有忘记:庄廷谏。

四五年前,庄廷谏江宁知县任期将满,到了北京寻找门路,朱寅轻轻松松就帮他谋取了湖州知府的美差。

如今,庄廷谏当湖州知府已经四年了。

朱寅大笔一挥,授庄廷谏为浙江巡抚,兼都察院副都御史,为自己牢牢看住浙江。

之前的浙江巡抚,已经暗中参与政变,被虎牙逮捕,即将锁拿入京。

这还没完,朱寅又启用大批自己的人才,补缺地方官位。

朱寅这么干,已经不仅是“任人唯亲”了,而是肆无忌惮的违背大明的铨选大典,明目张胆的毁坏国朝科举官制。

大批秀才、监生、举人出身的士人骤然身居高位,成为朝中重臣和地方官员!

朱寅这么做,看似出于私心,其实恰恰是公心。

首先,他选拔的任何人,都是以才德为先。哪怕是个知县,也是他评估过的人才。

绝对不会滥竽充数。

其次,眼下这种局面,为了彻底掌控朝政,推行变法新政,他必须要不拘一格的任用自己一党

不这么干,就靠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保守派官员,能推行变法新政,改天换地

绝无可能!

当然,自己这片苦心,保守派官员不可能接受。自己也不可能对他们解释。

我只需要对的起天下,对的起大明!

朱寅独断专行的选拔私人,罔顾国家铨选大典,顿时引起了很多进士出身的保守派官员的愤怒,也令缙绅士族对他更加不满。

很多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,多年也熬不到三品、四品,可是那些都没有做过官的秀才、监生、举人,只因为是朱寅死党,就后来居上,骤居高位!

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!

这像话么大明祖制何在清贵的进士出身,还有什么体面

江宁氏为了把持朝政,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!

消息传出,不知道多少保守派官僚缙绅,恨得咬牙切齿。

可是,朱寅如今大权独揽,又刚刚平定西南叛乱、粉碎孝陵之变、收服北朝大军,正是威震天下之时,他们心中即便再怨恨,也是敢怒不敢言。

无可奈何之下,他们只能暗中写诗著书,极尽诅咒、辱骂、讥讽之能事。

可是,新一轮的倒朱之变,却在此事的激发之下,又难以遏制的开始萌芽!

腊月初四,朱寅以起兵叛乱、荼毒百姓之罪名,下令将奢崇明、安邦彦凌迟处死。

被宋万化、杨应龙擒拿入京的奢氏、安氏族人,男丁全部斩首,幼童和女子没入官奴,分配给功臣。

跟随奢崇明、安邦彦叛乱的异姓部将、异姓小贵族,本人被杀,亲属族人也全部为奴。

永宁、水西的叛乱势力,被斩尽杀绝、连根拔起。凌迟两人、斩首五百余人,沦为官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