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3章 册封吴王!(1 / 6)
第463章册封吴王!
南朝百官、士民没有想到,气势汹汹、号称二十万的北朝南征大军,过江之后居然一仗没打,就直接易帜归义了。
不是来征讨摄政太傅的,而是来投靠摄政太傅的。
竟是虚惊一场!
南朝反而多了十几万大军。这对南朝当然是天大的好事。
稚虎先生真是气运加身的转世星君啊。
对于朱寅的手段,朝野无不心悦诚服。就是潜藏不露的敌人,也不得不佩服朱寅的手段。
…
朱寅这一次封爵,只是封赏归义易帜的北朝将帅,并未涉及到秦良玉、杨应龙等平叛将领。
朱寅打算过段日子,等杨应龙、宋万化等人入京,再封赏平叛有功将领。
朱寅真可谓爱民如子,一回到京师,立刻下令给户部和兵部赏赐将士,又发放军饷、新衣、石炭等物。
就是曾经是敌军、后为战俘、如今又被编入明军的倭兵,也给了赏赐。
打算用做攻缅的猓猡战俘,虽然还没有编入明军,却也在大教场妥善安置,不让他们冻死饿死。
阵亡、受伤的将士抚恤,也是急务要务。
徐渭亲自跑兵部、户部,督导两部官员速办、细办。
虽然朝堂少了四分之一的官员,办事效率慢了不少,可在徐渭的催促下,还是在短短数日之内,就做完了这些公务。
相比凡事拖延、事务冗长,遇到赏赐将士尤其拖拉的北朝,南朝的办事效力快了几倍。
徐渭抓这些军务,朱寅则是在补充朝堂空下来的一百几十个官位。
眼下,朝野不知道多少人,都盯着这一百多个缺!
可是,经过平叛大捷、孝陵之变,朱寅威严更甚,根本无人敢主动求官谋缺,唯恐引起摄政太傅的反感。
唯有徐渭,大大方方的举荐自己的老乡:越国狂生,屠隆!
朱寅当然知道屠隆,此人还是进士出身,很有才能,只是因为放达不羁,不容于官场,已经被罢官十年,打入另册永不录用。
屠隆是个真性情的人。他虽然为道貌岸然的大人君子们所不容,却是真正的君子。
屠隆也是后世《梅瓶金》作者呼声最高的人选之一。朱寅虽然知道此书是徐渭所写,但在那个后世,屠隆却是热门人选。
巧的是,徐渭举荐屠隆不久,朱寅就收到老师沈一贯的举荐信,举荐的同样是屠隆。
老师举荐屠隆的原因,除了说他很有才干之外,也说屠隆希望自己在政变中胜出,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希望,是站在自己这边的。
这一点,让朱寅很是意外。
看来这个屠隆不但很有洞察力,也很有格局。就凭这一点,就胜过九成的正人君子!
朱寅更是欣赏屠隆,考虑屠隆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,当年就曾在朝中为官,立即下令起复屠隆,任其为刑部侍郎。
起复就是正三品,成为朝廷重臣!
这是补徐申的缺。
刑部本来在六部中排序不高,只排在工部之前。但在朱寅的规划中,刑部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,是强化大明法治建设的重器。
以屠隆的性格,也很适合负责法制维新。
吏部接到命令,立刻走了形式上的廷推程序,然后内阁拟制,授屠隆为刑部左侍郎。
屠隆一下子成为刑部二把手,简在太傅之心,炙手可热,不知道羡煞了多少官员。
接着,朱寅又连接下令,任命亲信和宣社中的人才,补充空缺。
老牌朱党成员江东之,几年前就是北京的大理少卿,眼下担任南京朝廷的右都御史,如今被朱寅擢升为户部尚书,补了李廷机的缺,位列九卿。
同样是老牌朱党的左副都御使綦才,擢升为礼部尚书,位列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