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6章 竹板书(3 / 3)
粒,而是三十三片紫竹叶,每片叶上都粘着粒续根草的种子。守磨盘的老汉蹲下身捡种子,指尖刚触到叶片,磨盘的石缝里就渗出竹汁,在地上画出幅地图:往东南去,有座“望归崖”,崖顶的石洞里,藏着尊没刻完的观音像。
“是当年凿石窟的石匠留下的。”老汉用袖口擦了擦地图上的竹汁,“我爷爷说,那石匠凿到一半,听见山下有孩子哭,扔下凿子就跑了——后来才知道,是山洪要来了,他救了全村人,自己却被埋在崖下。”
消息顺着渠水传得飞快,等青禾他们赶到望归崖时,崖下已围了不少人:有断渠岭的老婆婆,有邻村的二丫,还有个背着工具箱的年轻石匠,是当年那位石匠的后人,工具箱上刻着个小小的“凿”字。
“这崖壁的纹路,和毗卢洞的石窟一模一样。”年轻石匠摸着崖壁,指尖划过处,竟露出层淡紫色的石质,“是紫竹岩!难怪当年爷爷说,这里的石头能‘听’懂人心。”
全根兔突然往崖顶窜,众人跟着往上爬,见崖顶的石洞里果然立着尊未完工的石像:头部只凿出轮廓,左手握着半截紫竹竿,右手空荡荡的,像是在等着握什么。洞壁上刻着行字,是石匠的笔迹:“此手该握何物?等后来人告诉我。”
“该握什么呢?”二丫捧着竹书念叨,书页突然自动翻开,露出三十三观音的法相:杨柳观音握柳枝,施药观音握药篮,鱼篮观音握竹篮……翻到最后,是紫竹姑娘的画像,她右手握着紫竹竿,左手却捧着个竹篮,里面装着紫米糕、草药、孩子们的竹板书。
“我知道了!”青禾指着画像,“石匠是想问,观音的手该握着人间烟火啊!”她解下腕间的银镯,轻轻放在石像的右手边,银镯上的“续”字立刻与石像的凿痕重合,石质竟开始自动填补空缺。
年轻石匠眼睛一亮,掏出凿子顺着填补的纹路凿下去。每凿一下,洞外就传来声欢呼:是山下的乡亲们在往崖下搬东西——李大叔扛来新蒸的紫米糕,阿芷提着装满草药的竹篮,二丫抱着写满故事的竹书,连断渠岭的老婆婆都颤巍巍地捧来碗紫竹叶水。
这些东西刚靠近石像,就化作光点融进石像的右手:米糕成了掌心的纹路,草药变作指节的弧度,竹书的纸香凝成指尖的光泽,最后,那碗竹叶水竟化作串紫霞花,缠在石像的手腕上,像串灵动的手链。
等太阳落山时,石像终于完工了。她右手握着紫竹竿,左手捧着个沉甸甸的竹篮,篮沿上缠着杨柳枝,篮里躺着鱼、药草、书卷,最上面还放着块紫米糕,糕上印着全根兔的脚印——活脱脱是把三十三观音的慈悲,都装进了人间的竹篮里。
洞壁上的字迹忽然开始流动,渐渐连成句话:“所谓观音,不过是握着柴米油盐,心里装着千家万户的人。”字迹消失时,石像的眼角渗出滴石泪,落在地上,立刻长出棵紫竹,竹节上刻着所有参与凿像的人的名字,连全根兔的名字都用小爪印代替了。
下山时,渠水正绕着望归崖流淌,水面倒映着新完工的石像,像给她镀了层银。年轻石匠在崖下立了块石碑,上面刻着:“此像无名,因每个善待日子的人,都是她的名字。”
渠水带着石碑的影子往远方去,水里漂着片新的紫竹叶,叶上写着竹书的新章节:“望归崖的石像笑了,因为她看见,山脚下的渠边,有个孩子正学着紫竹姑娘的模样,往水里投了片柳叶,往花田撒了把种子,往路过的老人手里递了块米糕……”
全根兔叼着这片竹叶,跳进渠水游向远方。它知道,前面还有无数个村庄,无数本等待续写的竹书,还有无数双愿意握住人间烟火的手,在等着它带去新的故事——那些故事里,慈悲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模样,而是像这渠水一样,淌过柴米油盐,暖着千家万户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