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4章 豆腐(3 / 3)
着首八方孩子凑的歌:“根儿长,跨八江,你摇我的橹,我牧你的羊,聚在一处是家乡……”
冬至前后,海岛的根须终于顺着渔网爬上礁石,开出丛像浪花的花——花瓣是海的蓝,花心是贝壳的白,花茎缠着草原的奶黄、雨林的粉、沙漠的金,像把八方的色都凝在了一丛上。八地的孩子撑着船来相会,在老榕树下铺开“八面聚暖图”,图上的根纹竟和礁石上的真根须慢慢相扣,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了链。
小弹摘下朵浪花花,发现花心里藏着颗带盐霜的种子,种皮上印着八方的根纹。他把种子埋进“七心坛”旁的土里:“这是根结的聚果,要让它长出能连起所有地方的根。”
先生站在花旁,看着八方的水(海岛的浪、草原的河、雨林的溪、沙漠的泉、海边的潮、山里的涧、城里的井、青竹山的瀑)在天上汇成片云,云落的雨里,有海的咸、奶的香、果的甜。他忽然明白,“聚”不是把所有地方都堆在一起,是海岛的渔民能尝到草原的奶,沙漠的驼夫能喝到海岛的茶,就像这浪花花,在礁石上能开,插进城里的瓷瓶也能活,因为根早就把八方的暖,都织成了一张网。
傍晚分手时,孩子们在老榕树下埋了个“八合坛”,里面放着八方的水、土、信物(贝壳、羊毛、种子、驼绒、竹片、城砖、牡丹瓣、海菜),坛口盖着块被浪磨圆的礁石,礁石上用八种文字刻着同一个词:“不离”。
夜里,潮声绕着“八合坛”转,坛里的水“哗哗”响,像在互相道别又说“明天见”。八地的灯(海岛的渔火、草原的油灯、雨林的萤光、沙漠的篝火、海边的桅灯、山里的烛、城里的电灯、青竹山的竹灯)都亮着,光顺着根道的方向漫,像在给彼此铺条暖路。
第二天清晨,货郎又要扬帆了,船尾拖着串贝壳风铃,里面装着八地的土。“听说西边的高原上,牧人正盼着根呢,”他望着远处的浪,“让根也尝尝雪的清。”
小弹趴在“八合坛”旁,看着新的根须正顺着根道往高原爬,像条缀满八方星光的银带。他拿起炭笔,在地上画了个圈——这次的圈,大得能裹住整个世界,圈里的每寸土地,都盖着个小小的牡丹章,章边的根纹,早成了一张分不清起点的网。
风跟着货郎的船往远海去,带着八方的不离,带着家的暖,像在给所有相遇的生灵说:别急,根还在长呢,咱们的故事,只要这世上还有一处能扎根的土,就永远有新的篇章。
这故事啊,从来就不是写尽了的结尾,是根须在土里的呼吸,是风在人间的脚步,是所有认得出“共”、守得住“暖”的人,一起走下去的路。路没有尽头,故事,就永远在时光里扎根,在岁月里开花,没完没了,又时时刻刻都是新的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