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0章 牡丹花(1 / 3)
货郎的脚步声还没隐进山坳,小弹就攥着那根糖画竹棍,在野兔窝旁戳出个小小的坑。竹棍上还沾着点金黄的糖渣,引得几只蚂蚁顺着棍爬上来,像在给野兔崽搭座甜滋滋的小桥。“等牡丹种子来了,就种在这儿,”他对着坑里的蚂蚁说,“让它顺着竹棍往上爬,开出比糖画还艳的花。”
周阿婆端着温水过来,见他蹲在地上跟蚂蚁说话,忍不住笑:“这孩子,跟万物都能说上话。”她往坑里浇了点水,水珠漫开,把糖渣泡成甜甜的水,“蚂蚁也爱甜,给它们留点念想,明天说不定带更多伙伴来帮忙松土。”
林欢和阿澈在竹棚后开辟了块新地,特意从灵脉最旺的溪边挑来黑土,掺了些月光鱼的缸底泥,肥得能攥出油来。“牡丹喜肥,”林欢用锄头把土耙得匀匀的,“这块地朝阳,又离水源近,准能养得它花大如盘。”阿澈往土里埋了些碎蛋壳,“补钙,让花茎长得壮,别被风吹倒。”
先生在石板上教孩子们写“盼”字,笔锋里藏着点急切,像颗快要发芽的种子。“你们盼牡丹开花,盼货郎带新玩意儿,这就是‘盼’,”他指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,“心里装着盼头,日子就有滋味,像这灵果干,越嚼越甜。”
张婶和王婆的挂毯挂在了竹棚正中央,风一吹,丝线晃出流动的光。她们又找出货郎送的彩色丝线,开始织新的——这次要织片牡丹,花瓣用最艳的红,花蕊用金灿灿的线,花叶就用灵果树的绿,连叶尖的锯齿都织得清清楚楚。“等牡丹开了,就把这挂毯盖在它上面,”王婆笑着说,“让花看着自己的模样,开得更得意。”
青禾把货郎那本旧画册里的牡丹画描在自己的画册上,旁边添了行小字:“城里的花,也要在山里扎根呀。”星羽落在画册上,用喙尖在花瓣上点了点,留下个小小的紫印,像给牡丹盖了个“欢迎”的章。
第二天一早,货郎果然带来了牡丹种子。种子圆滚滚的,黑得发亮,像颗颗小墨珠。他还带来个瓦盆,说是城里花匠养牡丹用的,盆底有透气的孔,“先在盆里育苗,等长出真叶再移栽,成活率高。”
孩子们围着瓦盆蹲成圈,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青禾把种子埋进土里。小弹非要往盆里丢颗灵果干碎:“给它加点甜,长得快!”货郎笑着拦住他:“牡丹不喜甜,喜肥,阿澈埋的蛋壳比这管用。”
午后的阳光正好,货郎的糖画摊支在了新开辟的牡丹地旁,他今天特意多带了个铜勺,教孩子们做简单的糖画。小弹学得最认真,虽然手抖得厉害,总算画出个歪歪扭扭的牡丹花,引得众人笑个不停。先生则在一旁用炭笔速写,把这热闹的光景画进随身携带的本子里,说要带回城里,让更多人知道山里的甜。
李大爷搬来个旧木架,放在牡丹地边,上面摆着周阿婆腌的青果醋、王婆晒的野菊干,还有林欢新酿的灵果酒。“算是个小货摊,”他笑着说,“货郎带东西来换,咱们也有东西回赠,互不相欠,才长久。”货郎赶紧往木架上摆了些城里的细盐和针线:“这些给阿婆们用,比山里的粗盐好用。”
星羽忽然衔着片牡丹叶飞过来——谁也不知道它从哪儿叼来的,叶片嫩嫩的,带着绒毛。青禾把叶片夹进画册,正好放在自己画的牡丹旁边,“这是牡丹给咱们送消息了,说它很快就来。”
傍晚收摊时,货郎的担子比来时沉了不少,除了灵果干和星落草,还多了个竹编的小筐,是张婶特意给他编的,筐底织了朵牡丹,“装糖画用,不怕碰坏。”孩子们则每人得了个货郎做的牡丹糖画,举在手里,像举着片小小的朝霞。
夜风带着泥土的腥气和糖画的甜,吹得牡丹地的新土轻轻动,像有种子在底下伸懒腰。竹棚里的“盼”字在荧光草的光里泛着暖,先生在灯下给城里的朋友写信,说他在山里找到了比书本更生动的“盼”;林欢和阿澈往牡丹盆里浇了点灵泉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