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9章 先生(1 / 3)
竹棚顶的荧光草在夜色里亮得正好,把石板上的“善”字照得清清楚楚。先生借着光,用炭笔在字旁边添了个小小的注解:“如草木滋长,无声而润万物。”写完忽然笑了,觉得这注解倒比书本里的释义更贴切——你看那灵果树苗悄悄往溪边伸根,星落草默默把紫光洒向野兔窝,不都是“善”的模样吗?
林欢往竹棚角落堆了些干柴,是从后山捡的枯松枝,烧起来带着松脂的香。“夜里凉,先生要是备课晚了,能生火取暖,”他用石块把柴围起来,“这石头是阿澈从海边挑的,烧不裂,还能当坐凳。”阿澈则往柴堆里塞了把驱蚊草,“松烟混着草香,蚊虫都不敢靠近。”
小弹抱着他的画册,趴在新铺的稻草垫上,借着荧光草的光翻页。最新一页画的是竹棚里的学堂:先生站在石板前写字,孩子们举着竹笔架跟读,棚顶的纸刺猬在风里晃,星羽的紫光落在“善”字上,像给字盖了个章。“明天要让先生给这页题字,”他小声嘀咕,生怕吵醒已经睡熟的野兔崽,“就题‘万家书’,和‘万家圃’配成对。”
天刚蒙蒙亮,母兔就带着小崽到溪边喝水了。小崽走路还不稳,每走一步都晃一下,像个喝醉的小毛球。周阿婆端着米糠过来,见了这光景,忍不住放轻了脚步:“慢点喝,没人抢。”她把米糠撒在干净的石板上,“这是新碾的,比灵果叶更养身子,多吃点才能快点长大。”
先生起得比孩子们还早,正坐在石凳上翻书,晨光透过竹棚的缝隙落在书页上,把“仁义礼智信”几个字照得发亮。青禾端来刚熬的小米粥,碗边摆着颗醉梦果:“先生尝尝这个,安神,备课不累。”先生放下书,接过粥碗:“昨夜梦见这圃子的花都开了,每朵花心里都藏着个字,凑在一起就是‘万家安乐’。
孩子们背着书包跑来时,竹棚里已经飘着松脂香——林欢生了堆小火,火上烤着灵果干,甜香混着松烟漫开来,引得孩子们直咽口水。“先认字,认完字才能吃,”先生笑着敲了敲石板,“今天学‘乐’字,谁能说出圃子里的‘乐’,就多赏块烤果干。”
小弹第一个举手:“刺猬在石子路上打滚是乐!”
“野兔崽喝米汤是乐!”
“星羽飞着玩是乐!”
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,连刚学会走路的野兔崽都似懂非懂,晃着小脑袋往石板前凑,引得众人笑成一团。先生在石板上写下“乐”字,笔锋轻快得像在跳舞:“对喽,大家在一起,就是最大的‘乐’。”
午后的阳光把竹棚晒得暖融融的。张婶和王婆把绣好的被单铺在竹床上,上面的图案在光里活了过来:向阳花的金瓣闪着光,星落草的紫纹泛着亮,刺猬的尖刺沾着“乐”字的影子,像群会动的小骑士。“先生晚上可以睡这儿,”王婆拍了拍被单,“比学堂的硬板床舒服多了。”
李大爷拄着竹杖来送新酿的灵果酒,坛口用红布封着,还系了朵野菊。“给先生解乏,”他笑着说,“我年轻的时候要是有这样的学堂,也不至于现在认不全自己的名字。”先生赶紧接过酒坛:“大爷说笑了,您把‘善’字活成了样子,比认得再多字都强。”
星羽忽然衔着片灵果叶往东边飞,众人跟着望去,只见山路上走来个挑着担子的货郎,摇着拨浪鼓,“咚咚锵”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。“是城里来的货郎!”小弹眼睛一亮,“他肯定带了糖人!”
货郎走进圃里,见竹棚里的学堂,忍不住放下担子:“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,还是头回见在花棚里教书的,稀罕!”他打开货箱,里面果然有糖人,还有些针头线脑、识字卡片,“这些卡片送孩子们,算我给学堂添点东西。”
青禾往他筐里塞了些灵果干和野菊茶:“换着吃,我们这的果子比城里的蜜饯还甜。”货郎尝了颗灵果干,眼睛立刻亮了:“明天我多带些货来,换你们的灵果,保准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