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杀戮之器(2 / 4)
竟动用那……那骇人听闻之‘妖器’!
瞬间夺数十人性命,残肢断臂,血肉横飞,惨不忍睹!
此等行径,岂是仁人君子所为?岂是父母官所应为?!”
他的声音带着哭腔,充满了真实的悲悯(尽管是对“天道”
和“礼法”
的悲悯):“圣人制礼乐,化干戈,乃为教化世人,止杀戮,存仁心!
而非追求杀戮之效率,追求害人之酷烈!”
“利器愈锋,杀孽愈重!
人心尚武,礼乐何存?!”
“今日司马可凭此器瞬杀海盗,他日便可凭此器屠戮百姓!
今日此器用于御外,他日必用于内争!
长此以往,人人崇尚暴力,恃强凌弱,礼崩乐坏,仁义荡然无存!
这与禽兽世界有何区别?国将不国矣!”
他猛地抬起头,老泪纵横,朝着府衙内高声呼喊,仿佛要唤醒沉迷其中的王审知:
“王司马!
请听老夫一言!
销毁那妖器,摒弃那邪术!
否则,必遭天谴,必遗祸子孙!
今日你以此器杀敌,他日必自噬其身!
天道循环,报应不爽啊!”
“老夫今日跪死于此,也要唤回司马一点仁心,为我泉州,留一线天道仁和啊!
!”
这番泣血控诉,情深意切,引经据典,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,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。
周围围观的百姓中,许多人也面露不忍和疑虑。
是啊,那武器如此可怕,杀人如割草,是否太过残忍?是否会带来不祥?
学社门生们见状,也开始低声哭泣附和,更有人高声朗诵起儒家经典中关于“仁政”
、“慎战”
、“天道好生”
的篇章。
悲怆的气氛弥漫开来,给王审知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。
府衙内,王潮也被惊动了,他来到王审知身边,看着门外跪了一地的白衣士子,眉头紧锁:“明远,这……闹得如此难看,如何是好?郑珏毕竟名望甚高,如此跪谏,若置之不理,恐寒了士林之心,于你名声大大有损。”
王审知的脸色同样凝重。
他料到会有反对,却没料到郑珏会用如此激烈、如此传统、几乎无法强硬回绝的方式难。
他知道,此刻若处理不当,之前积累的民心士望,很可能毁于一旦。
他深吸一口气,对王潮道:“兄长,此事因我而起,自当由我应对。
放心,我自有分寸。”
说完,他整理了一下衣冠,面色沉静地大步走出了府衙大门。
看到王审知出来,门外的哭声和朗诵声为之一滞。
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。
郑珏也抬起泪眼,死死地盯着他,等待他的回应。
王审知没有立刻说话,他先是走到郑珏面前,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,竟然弯下腰,伸出双手,亲自去搀扶这位白苍苍的老臣!
“郑先生,何至于此?快快请起!”
他的声音温和,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慨,“您乃士林楷模,国家栋梁,如此长跪于地,折煞晚辈,亦非朝廷体统。”
这一手,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。
郑珏也愣住了,他本想以决绝的姿态逼迫王审知表态,却没料到对方竟如此谦恭地来扶他。
他若坚持不起,反而显得无理取闹了。
在王审知有力的搀扶下,郑珏不由自主地半站了起来,但依旧固执地不肯完全起身,哽咽道:“司马若不答应销毁那妖器,老夫……老夫便跪死于此!”
王审知叹了口气,目光扫过跪地的众人和围观的百姓,声音提高了一些,清晰而诚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