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杀戮之器(3 / 4)
恳:
“郑公之心,王某深知。
您悲天悯人,忌惮杀戮,此乃仁者胸怀,王某敬佩。”
“然,郑公可知,昨日盐田,若无那‘火药’惊退贼寇,此刻跪在这里哭泣的,便不是您与诸位,而是那数百盐工、军士的家眷!
他们或因抵抗而被屠戮,或因盐田被毁而再度流离失所,饥寒交迫!”
“海盗之刀,何曾与百姓讲过仁德?他们的劫掠杀戮,何曾有过半分迟疑?”
他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沉重而锐利:“我造此器,非为炫耀武力,更非为滥杀无辜!
只为自保!
只为护佑这一城生民,让我泉州百姓,不受盗匪欺凌,不被外敌践踏!”
“若无霹雳手段,何以显菩萨心肠?若无震慑宵小之能,何以保境安民?难道要我等赤手空拳,去与凶残海盗讲仁德感化吗?那与纵容恶行、坐视百姓受难何异?!”
他的目光再次回到郑珏脸上,语气真挚:“郑公,我亦知仁德可贵,亦向往天下大同,兵戈止息。
然,欲达此境,有时需先以武止戈,以暴制暴!
待我足够强大,四海宾服,盗匪绝迹,方可真正布施仁政,教化天下!”
“此器确是杀戮之器,然我用之,只为御外侮,惩凶恶,让善良之人能安居乐业!
此心,天地可鉴!”
王审知的话语,没有回避火药的杀伤性,而是巧妙地将它的使用与“自卫”
、“保护”
和“最终实现和平”
的目的绑定起来,同样站在了道德的阵地上,与郑珏的“仁心”
并非完全对立,而是提出了一个更现实、更无奈的选择。
一番话,说得围观的许多百姓纷纷点头。
“司马说得在理啊!
没有那响雷,盐田早就完了!”
“是啊,跟海盗讲什么道理?他们只认刀子!”
“司马是为了保护咱们!”
郑珏听着王审知的辩解和周围的议论,脸色一阵红一阵白。
他知道,在“保护百姓”
这个现实需求面前,他那些“天道”
、“仁和”
的大道理,再次显得有些空洞和无力。
他可以指责武器本身,却难以反驳王审知使用武器的目的。
但他依旧固执地摇着头,泪流不止:“诡辩!
此皆诡辩!
利器一出,心魔便生!
今日御外,明日便可屠内!
杀戮一起,便再难止息!
王道沦丧,始于毫末!
司马,你这是在玩火自焚啊!”
两人理念的根本冲突,在此刻暴露无遗,无法调和。
一个坚信武器的邪恶本质会腐蚀人心,一个坚信武器的用途取决于使用者,是必要的恶。
王审知知道,无法彻底说服对方。
他再次用力,将郑珏扶起,沉声道:“郑公,您的告诫,王某铭记于心。
必慎用此器,绝不敢滥杀无辜,更不敢忘却仁德之本。
然,若要王某自毁长城,弃护民之器不用,请恕难以从命!”
他转头对陈褚道:“陈先生,送郑公和诸位先生回去。
好生照料,不得怠慢。”
说完,他对着郑珏和众人拱了拱手,不再多言,转身毅然走回了府衙。
一场轰轰烈烈的尸谏,最终以王审知的坚持和郑珏的无奈退却暂告段落。
但两人之间那关于“利器”
与“仁德”
、“杀戮”
与“守护”
的激烈辩论,却如同投入油锅的冷水,在泉州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,激起了更深层次、更持久的思想震荡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