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8章 立春东风(1 / 2)

加入书签

立春东风拂新绿,布染春痕盼客来

立春的清晨,风里带着股酥软的暖。昨夜的雪化了大半,檐角的冰棱滴着水,“嗒嗒”地打在青石板上,像谁在数着春的脚步;老桃树的枝桠上,雪水顺着褐黑的枝干往下淌,在树根部积了个小水洼,映着天上的流云,像块碎镜子;荷塘的冰面裂了道缝,黑褐的水从缝里渗出来,混着融化的雪,在岸边积成片湿地,几株刚冒头的草芽顶着嫩黄的尖,怯生生地探着,像在打量这新换的世界;只有染坊最热闹,新染的“立春布”用竹竿挑着,是用柳芽汁染的浅绿,布面上用白蜡点着芽苞,风过时,那布在晨光里晃,像淌着条春水。

林羽蹲在桃树下翻土,手里的锄头落下去,“噗”地插进软乎乎的泥里,混着雪水的土腥气漫上来,带着股醒人的鲜。他身上的棉袄换薄了些,是林婉儿用“冬雪布”改的,里子只留了层棉,却足够暖——立春要种新的花籽,周先生信里说女学子们带了牡丹和芍药,得把桃树周围的土松透了,好让花根扎得深。

“林羽哥,你看这草芽!”小安举着根刚拔的草跑过来,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指尖,亮闪闪的。他穿着件“立春布”做的夹袄,浅绿的布面上,林婉儿绣的芽苞鼓鼓囊囊,跑起来时,夹袄下摆扫过翻松的土,带起阵泥雾,“张婶说这是‘迎春草’,见了它,春天就真的来了!”

林羽接过草茎,放在鼻尖闻了闻,草腥气里混着点甜。“比去年的出芽早。”他笑着往土里撒了把底肥,是去年的草木灰,“去告诉婉儿姐姐,把新染的‘立春布’裁些,给花籽做个布袋,绿布裹新籽,看着就有精神——女学子们见了,定会说咱们把春绣在布上了。”

“婉儿姐姐早裁好啦!”小安颠颠地往染坊跑,布鞋踩在湿地里,“吧唧吧唧”响,惊得桃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,翅尖扫过林羽的发梢,带起片细小的泥点,像撒了把碎星。

李逸尘扛着弓箭从后山回来,箭囊上的红绸被风吹得飘,像团跳动的火。他往桃树干上一靠,粗布褂子上沾着草屑,却掩不住眼里的亮:“后山的溪开化了!我摸了两条鱼,肥得很!张婶说用春芽炖,鲜得能把中都的人勾来!”他忽然凑近,压低声音,“绿衫姑娘信里说,她们的马车过了沅江,再有半月就到!还说给我带了中都的新箭簇,比咱们的锋利——你说她是不是急着跟我比射箭?”

林羽往土里埋花籽,指尖捏着圆滚滚的牡丹籽,滑溜溜的。“定是急了,”他把土培实,“不然不会特意记着带箭簇。”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往染坊瞟——林婉儿正坐在竹架下晒布,浅绿的“立春布”在她膝头摊开,她用银簪轻轻划着布上的芽苞,白蜡的痕迹在晨光里泛着亮,风掀起她的发,露出耳后新长的绒毛,像刚出壳的雏鸟。

“林羽哥!李逸尘哥!”阿依抱着芦笙从药房出来,银饰叮当作响,发间别着朵刚摘的迎春草,嫩黄的尖衬得她的脸像朵桃花。“苏先生让你们去前院,说望海镇的邮差捎来口信,周先生他们的马车进了望海镇地界,让咱们去接!”她往石桌上一坐,芦笙往怀里一抱,“还说女学子们带了中都的点心,说立春就得吃点甜的,讨个好彩头!”

林婉儿放下银簪,站起身,浅绿的“立春布”裙摆扫过竹架,带起阵草香。“我得把新染的布样整理好,”她走到林羽身边,发间的银桃花簪沾了点露水,亮得像颗翡翠,“让她们看看咱们的‘立春布’,阿依说中都的柳树刚抽条,正好配这个色。”她的目光落在林羽沾着泥的指尖,“翻土时轻着点,别把草芽压坏了——刚醒的春,嫩得很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林羽往旁边挪了挪锄头,“你绣的芽苞真像要炸开,刚才小安说,以为是真的草芽落在布上了。”

林婉儿的脸微微发烫,转身往染坊走,夹袄的衣角扫过新翻的土,带起阵泥香:“是照着后山的柳芽画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