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9章 心脉图谱(2 / 3)
00次\/分钟之间波动,无法与任何星体的自转或公转周期形成稳定等式;而萧决的72次\/分钟,不仅能与参宿四的50天自转周期匹配,还能与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周期(约2.5亿年)形成数学关联——2.5亿年÷(72次\/分钟x60x24x365),结果恰好是一个整数,这种精准的数学对应,绝不可能是自然巧合。
“萧决的心率不是生理特征,是‘宇宙坐标’。”姜绾盯着白板上的公式,突然明白之前的疑惑,“陨铁小球激活时浮现的‘72’,不是随机数字,是在提示我们,萧决的心率就是启动方舟动力核心的‘频率密钥’——只有让动力核心的运转频率与萧决的心率同步,才能激活方舟,而参宿四的自转周期,就是两者同步的‘校准标准’。”
团队立刻进行模拟实验:将萧决的心率频率(72次\/分钟)输入方舟动力核心的模拟程序,当核心的运转频率调整至72hz时,程序显示“能量循环启动”,屏幕上的动力核心模型开始发光,与神树投射的红光频率完全一致;而当频率偏离72hz时,模型立刻显示“能量紊乱”,红光也随之黯淡。
“这就是‘心脉所系’的真正含义!”姜绾指着模拟程序,“神树图纸上标注‘心脉所系’,不是说动力核心的位置与心脏相关,是说动力核心的运转必须依赖萧的心脉频率——他的心脏就是‘活的校准器’,没有他的心率同步,动力核心永远无法正常启动。”
实验进行到一半时,古代线传来的加密数据突然弹出——墨家弟子在机关城密室发现一卷羊皮卷,上面记载着“方舟启,需心脉与星同频,否则舟毁人亡”。这段记载与现代实验室的模拟结果完全吻合,进一步证实:夏朝人早就知道,方舟动力核心的启动必须依赖特定的“心脉频率”,而这个频率,就是萧决与生俱来的72次\/分钟。
姜绾突然想起萧决第一次激活青铜鼎的场景:当时鼎内的红光流动频率与他的心率完全同步,形成通往通天柱的路径。现在看来,那不仅是情感共鸣的效果,更是动力核心启动的“预演”——青铜鼎是“频率检测器”,只有当激活者的心率符合72次\/分钟的标准时,才能解锁通往方舟的路径,否则即使具备A血型和基因标记,也无法靠近动力核心。
“萧决的存在,就是为了启动方舟。”林教授的语气带着敬畏,他将萧决的心脉图谱、心率数据与参宿四的宇宙参数,在屏幕上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,“夏朝人通过基因改造,让萧决的心脏神经网成为动力核心的‘蓝图’;通过蛊虫共生,稳定他的心率频率;再将心率与参宿四的宇宙常数绑定,确保动力核心的运转符合宇宙规律——这是一个跨越三千年的‘生命工程’,萧决就是这个工程的‘终极产物’。”
团队还发现,萧决心率的稳定性远超常人。即使在极端环境下,比如模拟的昆仑墟低温(-15c)或高海拔(5000米)环境中,他的心率仍能稳定在72次\/分钟,而普通成年人在这种环境下,心率会波动±10次\/分钟。这种稳定性,是动力核心启动的关键——若心率频繁波动,动力核心的频率也会随之紊乱,最终导致启动失败。
“蛊虫不仅能分泌特殊酶,还能调节萧决的自主神经系统。”姜绾调出萧决的神经监测数据,“当外界环境变化时,蛊虫会释放微量激素,维持萧决心血管系统的稳定,确保心率不偏离72次\/分钟——这就是之前发现的‘共生体系’的真正作用,不是简单的能量放大,是‘生命节律调节器’。”
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,神树投射的昆仑墟图纸与萧决的心脉图谱同时亮起,在空气中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桥。姜绾伸手触碰光桥,能清晰感受到一股温暖的能量,这股能量的波动频率,与萧决的心率完全同步,也与参宿四的电磁波频率相同,像是三者之间形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