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9章 心脉图谱(1 / 3)
现代实验室的文物投影区,淡蓝色的光柱从三星堆神树复制品的顶端射出,在地面投射出一幅完整的昆仑墟图纸。姜绾蹲在图纸前,指尖划过“方舟动力核心”的标注——那里用朱砂勾勒着一颗心脏的图案,血管分支如蛛网般蔓延,在灯光下泛着微微的红光,像是一颗跳动的活心。
“之前只注意到动力核心的位置,没仔细看这心脏图案。”姜绾的声音带着好奇,她让助手将萧决的心脏神经网ct扫描图投影在旁边,当两张图的比例调整一致时,实验室里突然陷入死寂——神树图纸上的心脏血管分支,与萧决心脉的三维影像完全重叠,尤其是左心室附近的三条主血管,连分叉角度都分毫不差,像是用萧决的心脏扫描图直接拓印在昆仑墟图纸上。
“这不可能……”助手拿着游标卡尺测量,数据显示:神树图纸中心脏的主动脉直径是2.8厘米,萧决的主动脉直径也是2.8厘米;图纸上冠状动脉的长度是11.3厘米,萧决的冠状动脉长度同样是11.3厘米,甚至血管壁上的细微纹路,都能在两者间找到一一对应的位置。
林教授快步走到投影前,调出心脏解剖学的标准图谱对比。标准图谱中,成年人左心室的三条主血管分叉角度通常在30°-45°之间,且存在个体差异;而神树图纸与萧决心脉的分叉角度,都精确地稳定在38.7°,这个特殊的角度,在之前的医学案例中从未出现过,像是被刻意设计的“标准值”。
“不是巧合,是刻意匹配。”林教授的手指在两张图的重叠处滑动,“夏朝人绘制的方舟动力核心蓝图,是以萧决的心脏神经网为原型设计的——神树投射的不是普通的心脏图案,是萧决的‘心脉图谱’,而昆仑墟的方舟动力核心,就是按这张图谱建造的。”
为了验证这个猜想,团队用计算机将神树图纸的心脏图案与萧决的ct影像进行三维建模融合。当两个模型重叠时,融合度显示为99%,只有血管末端的几个微小分支存在0.1%的误差,助手解释:“这可能是萧决成年后血管自然发育的细微变化,若按青少年时期的心脏模型推算,融合度能达到100%。”
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震撼不已。姜绾突然想起第514章的发现——萧决血液中的特殊酶能加速青铜能量转换,当时以为只是“能量催化剂”,现在看来,酶的作用不仅限于此。“酶能稳定萧决的心脉频率,确保他的心脏神经网始终保持与动力核心蓝图一致的结构,”姜绾的目光变得深邃,“就像给心脏装了‘稳定器’,避免因生长发育导致心脉结构变化,从而失去与动力核心的匹配度。”
就在团队分析心脉结构时,负责心率监测的助手突然惊呼:“姜博士,萧决的心率数据有问题!”屏幕上显示,萧决的心率无论在运动、睡眠还是情绪波动时,都稳定在72次\/分钟,这个数值从他加入考古队以来从未变化过,之前团队以为是特殊体质,现在结合心脉图谱,这个恒定的数值突然变得意味深长。
姜绾让助手调取萧决的心率日志,将72次\/分钟的数值进行数学拆解。当她用3600秒(1小时)除以72时,结果恰好是50——这个数字,与天文台提供的参宿四自转周期数据完全一致。参宿四的自转周期约为50天,而萧决的心率周期,恰好是参宿四自转周期的“微观映射”,像将宇宙星体的运动规律,浓缩进了人类的生命节律中。
“这是宇宙常数的绑定!”林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,他在白板上写下公式:“萧决心率=72次\/分钟=3600秒÷50,其中50对应参宿四自转周期(天),3600秒是时间单位换算,这个等式不是偶然,是夏朝人将‘生命节律’与‘宇宙常数’深度绑定的证据。”
为了验证这个逻辑,团队对比了其他志愿者的心率与宇宙星体数据。普通成年人的心率在60-1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