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敦煌窟·心灯永续(3 / 3)
实中的老画工
——千年前的玄衣人或许想不到,他们刻在岩壁上的“护”字。
此刻正被老画工用石青颜料描新,被武三思用斧头刻进骆驼鞍,被小娃们用木哨吹向夜空。
麟德殿内,武则天翻看着陈清远快马送来的“敦煌护民画录”。
指尖停在宋代壁画的“护民使图”上——画中武三思的甲胄上。
“护民使”腰牌与岩壁的“护”字刻痕相映成趣。
她忽然轻笑,提笔在《民本通典·艺文卷》写下结语:“夫护民之道,不在高堂,不在典籍。
而在匠人之手、画工之笔、百姓之眼——以心传心,以光映光,方得永续。”
敦煌的风沙依旧在吹,却吹不熄洞窟里的“护民灯”
——那灯光映着岩壁上的千年壁画,映着武三思给小娃们讲护民故事的身影。
映着老画工新绘的“万邦同灯图”。而玄甲会的故事。
便跟着这灯光,跟着壁画上的每一道笔触。
跟着天下人心里的每一丝热望,在岁月里,永远亮着,永远暖着,永远传承着
——因为“护民”的光,从来不是某个人点燃的。
是无数人用真心、用匠艺、用烟火,一盏一盏,续下来的。
当晨雾漫过莫高窟的飞檐,武三思扛着斧头走出洞窟。
怀里揣着老画工送的“护民陶灯”
——灯身上的“胡汉同明”四字,在晨光里闪着温润的光。
远处传来敦煌百姓的歌谣,混着驼铃与斧刃的轻响,飘向茫茫沙海
——那是玄甲会最动人的注脚:
护民,是刻进岩壁的画,是点亮风沙的灯,是一代又一代人心间,永不熄灭的、温暖的光。
本章完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