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太史局·青史钩沉(1 / 3)

加入书签

太史局的蠹鱼在简策间穿梭时.

陈清远的指尖正发颤地划过

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——泛黄的竹片内侧,用朱笔写着极小的“玄”字.

旁边注着“元凤四年,玄衣人献‘常平仓’策”。

他抬头望向窗外的太史局谯楼.

铜壶滴漏的“滴答”声里,藏着狄仁杰昨夜交给他的密令:

“查遍二十四史,寻玄甲会‘借壳护民’之证。”

“陈编修可是有发现?”

林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玄色披风带起的风掀乱案头的帛书.

露出底下压着的汉代“代田法”拓片

——犁铧图案旁,竟用墨线勾着玄甲会徽的轮廓。

“镇国将军快看!”

陈清远指着竹片内侧的朱字

“桑弘羊的‘平准法’前,有玄衣人献‘物价策’;

赵过的‘代田法’后,有玄衣人绘‘犁具图

’——这哪里是‘能臣辈出’,分明是玄甲会在历代‘递刀’!”

林渊指尖抚过“常平仓”的注脚,忽然想起洛阳护民坊的义仓

——百姓们说“义仓的粮,能顶十年灾”

却不知这“十年之备”的法子,竟刻在两千年前的竹简里:

“陈编修可知,本朝的‘义仓制’,

与北齐的‘富人仓’、汉代的‘常平仓’,仓规几乎一模一样?”

“岂止一模一样!”

陈清远翻开《隋书·食货志》

书页间掉出张隋代的“均田券”,券尾暗纹竟是玄甲会的“玄月”

——“隋文帝开皇之治的‘均田令’,连‘永业田’‘口分田’的分法

都与秦代‘授田制’如出一辙!

您瞧这券尾的暗纹,和狄阁老的青铜蝉纹路……”

“都有‘龙首勾’。”

林渊接过均田券,忽然想起武三思在碎叶城刻的“护民砖”

——砖面的“护”字,起笔处竟与券尾暗纹一致,“看来玄甲会的‘护脉’

是把前代的‘护民之法’缝进了后代的律法里,就像……就像给每朝每代的‘治世’打补丁。”

“打补丁?”

陈清远一愣,随即恍然大悟

“对!秦代定‘田亩制’,汉代补‘常平仓’,隋代补‘均田令’,到了本朝……

怕是要补‘护民坊’‘义仓医馆’这些细处!”

他忽然想起什么,从箱底翻出本蒙尘的《武经总要》

——宋代兵书的夹缝里,竟夹着唐代玄甲会的“护商路图”

“您看这图上的‘暗站’标记,从龟兹到长安,每隔三十里设‘护民驿’,跟咱们现在的‘护民坊’布局……”

“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的。”

林渊望着图上的“骆驼饮水处”“伤兵药庐”标记,忽然想起河西驿馆的百姓自发护粮

——原来千年前的玄甲会,早把“军民互护”的法子

藏在了商路的每一个驿站里

“陈编修,把这些证据整理成册,咱们去麟德殿面圣

——陛下该知道,玄甲会的‘护’,是跨朝代的‘接力’。”

麟德殿内,武则天翻看着陈清远捧来的“玄甲证物”

指尖停在唐代“均田令”与秦代“授田制”的对比图上

——田亩划分的“百步为亩”制,竟从商鞅变法一直传到贞观之治。

她抬眸望向狄仁杰,烛火映得镜片发亮:

“狄爱卿,照此看来,玄甲会不是‘乱臣贼子’,反倒是……‘青史缝补匠’?”

“陛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