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 恨水长东(3 / 3)
,边角都没松动。
柜门上雕刻的梨花,花瓣薄如蝉翼,脉络清晰得能数出,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落,引来蝴蝶。
他悟透“难离”后,把工具都打磨得锃亮,刨刀能映出人影,连木纹都看得一清二楚;凿子锋利得能削纸,轻轻一戳就能在木头上留下整齐的印记。
交给儿子时说:“守好家,就是守住根。根在,树就不会倒,枝叶再茂盛也不会迷失方向。”
大伯这是应了使命。
使命完成后,大娘带着他的一子一女,绕道去了简城的上游,托关系安置了家。
那是在一个冬天,雪花飘落在行李上,像撒了一层白糖,把蓝布包袱染成了白色。
大娘背着年幼的女儿,女儿的小脸冻得通红,却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,指节发白;
儿子牵着驴,驴背上驮着不多的家当,其中有一捆大伯做的木工工具,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,怕受潮生锈。
大娘守节不嫁,靠给人缝补浆洗为生,手指冻得开裂,贴满胶布,像戴了层铠甲,却依然把孩子教得懂事孝顺。
每天清晨,天还没亮,她就起床生炉子,烟雾从烟囱里袅袅升起,像根线,牵着远方的牵挂,也系着家里的温暖。
她常对孩子说:“你爹不在了,但他留下的手艺还在,做人的道理还在,不能丢。”
子女长大后,都成家立业,家境都很不错。
大伯的女儿嫁到了省城,丈夫是个医生,悬壶济世,医术高明,救活过不少人。
她自己开了家裁缝铺,做的衣裳款式新颖,用料扎实,针脚比尺子量过还匀,顾客都说:“穿陈师傅做的衣裳,踏实,像靠着一堵墙。”
大伯的儿子成了一座大石场的场主,开采的石料质地坚硬,色泽均匀,敲开后里面没有一丝杂色,盖起了省城的百货大楼。
大楼的奠基石上,刻着他的名字,也刻着“诚信”二字,字体是模仿大伯的笔迹,刚劲有力。
他们用勤劳续写着家族的荣光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