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字即是我,书法境界(2 / 5)

加入书签

身边人的观察与感悟——村口的王大爷佝偻着背,那是一个饱经风霜的“人”,撇画弯曲,捺画短促,透着岁月的沉重;

学校的李老师教书育人,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“人”,撇画舒展,捺画稳健,带着温暖的力量。

在他笔下描绘的芸芸众生里,肯定有一个是自己,毕竟他们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,一起在军营里摸爬滚打,一起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,一起分享过胜利的喜悦,也一起承担过失败的沮丧。

只是不知道,他会把自己写成何种模样?

会是一位骑着自行车在幽暗中穿梭的神秘使者,肩负着使命与责任,为百姓谋福祉,撇画如利剑出鞘,捺画似坚盾护身?

还是那辆破旧不堪、仿佛承载着无数怨灵的自行车,被欲望与压力所困,在仕途的泥沼中挣扎,撇画扭曲,捺画断裂,透着无尽的疲惫与挣扎?

而小学校里面这数百名学生呢?

他们天真烂漫,充满了活力与希望,如同初升的朝阳,脸颊红扑扑的,像熟透的苹果,其中又有多少位成为了方雨书法中的人字原型?

那个总爱提问的扎羊角辫的女孩,她的眼睛像黑葡萄,充满了好奇,她的“人”字或许带着好奇的弯钩,撇画轻盈,捺画带着一个小小的转折;

那个沉默寡言却默默帮同学擦桌子的男孩,他的双手粗糙却有力,他的“人”字可能藏着内敛的力量,撇画深沉,捺画扎实,不事张扬却充满力量。

他们笔下的“人”字,又会带着怎样的灵气与纯真,如同带着晨露的花朵,清新而动人,不染一丝尘埃。

课间操还没结束,广播里还播放着整齐的口令,“第二节,扩胸运动,预备——起!”

那声音有些沙哑,是用了多年的老喇叭发出的,带着电流的杂音,“滋滋”作响,却依然清晰有力,穿透了校园的宁静。

方雨这个校长去教育局开会了,讨论着学校的发展与资源分配——新课本的发放,需要统计每个年级的人数,确保不落下一个孩子;

教师的培训,希望能争取到县里优秀教师来支教的名额;

校舍的修缮,重点是屋顶的漏水和教室的门窗,这些都关乎学校的未来,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。

没有方雨在身边陪着,吴楚的内心反倒愈发平静,平静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,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,沉稳而有力,“咚、咚、咚”,与广播的口令奇妙地合拍,仿佛在为自己的思绪伴奏。

他身上刚被激活的神秘细胞,此刻更加活跃,如同破土而出的种子,顶开坚硬的泥土,伸展着嫩绿的芽,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和雨露,源源不断地生出这些年来少有的奇异才思,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,在他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神秘的画面——孩子们在课堂上读书的场景,朗朗书声如同天籁,在校园里回荡,惊起了树上的麻雀;

方雨在书房练字的专注,墨香与灯光交织,在空气中形成一道温暖的光晕,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如同春蚕吐丝;

简洛在田间劳作的身影,汗水滴入土壤,滋养着禾苗,禾苗仿佛在向他点头致谢……

他站在台子上,那是用砖块砌成的简易主席台,表面抹着水泥,已经有些开裂,裂缝中长出了细小的杂草,显示出岁月的痕迹,目光在操场上的学生们身上扫过,看到了许多超乎寻常的东西——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欲,如同星星之火,虽微弱却执着,分布在操场的各个角落,渴望点燃知识的草原,形成燎原之势;

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中蕴含的生命力,如同破土的春芽,顶开石块的压迫,努力向上生长,展现出不屈的韧性;

还有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,未来的无限可能——或许有人会成为医生,救死扶伤,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病房;

有人会成为教师,教书育人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