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豆腐堰,二十四亩大小的方塘(8 / 10)
兴奋不已,更加坚定了探索的决心。
他们还在堰边种植了各种花草,有净化水质的菖蒲,有吸引益虫的波斯菊,希望能让豆腐堰变得更加美丽,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,了解豆腐堰周边的生态环境;
在这个过程中,大家不仅对豆腐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,仿佛组成了一个大家庭,共同守护着这片神秘的水域。
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,乌云密布如墨,雷声滚滚似鼓,老矮子的观测台被狂风掀翻,木板和竹篙散落在岸边;
他冒雨抢救记录册时,脚下一滑摔在泥里,册子被雨水打湿了边角,他却紧紧抱在怀里;
就在这时,一道闪电划破夜空,如银蛇般照亮了整个堰塘,水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,旋转着,咆哮着,仿佛要吞噬一切。
恍惚间,他看见一道白色身影立于漩涡中央,衣袂飘飘如仙,手中捧着一颗散发柔光的明珠,光芒穿透雨幕,温暖而柔和;
那身影对他微笑,眼神慈爱如母亲,随后将明珠抛向空中,刹那间,暴雨骤停,乌云散去,一轮明月挂在天上,彩虹横跨天际,一端连着堰塘,一端连着远山。
老矮子趴在泥地里,看着这不可思议的景象,浑身湿透却浑然不觉;
他知道,这是豆腐堰给予他的答案,是他无数个日夜坚守的回报;
那一刻,他仿佛与这片水域融为一体,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秘,明白了人与自然本就该和谐共生;
他跪在地上,双手合十,对着水面虔诚地祈祷,感谢豆腐堰给予他的启示和恩赐;
他在心中默默发誓,要将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传承下去,让更多人懂得珍惜这片水域。
从那以后,他更加努力地研究豆腐堰的奥秘,希望能为村里的人带来更多的福祉;
他发现堰水含有特殊的矿物质,用来灌溉庄稼能增产,便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豆腐堰的水资源,改善村里的灌溉条件;
他画出详细的水渠图,用石场的废弃石料修建闸门,控制水流的大小和方向,让庄稼长得更好,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。
他查阅了大量的农业书籍,向县农技站的技术员请教,结合豆腐堰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灌溉方案:哪块地种水稻需要多浇水,哪块地种玉米需要控水,都标注得清清楚楚;
在他的努力下,村里的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,当年的庄稼收成也比往年好了许多,稻穗饱满得压弯了腰,玉米棒长得又粗又长,村民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都说他是“豆腐堰派来的福星“。
从那以后,豆腐堰不再仅仅是一个神秘的传说,它成了忧乐沟的精神图腾;
每年端午,村里都会举办“祭堰大典“,这是老矮子提议的,既感谢堰塘的滋养,也提醒大家要珍惜水资源;
人们身着传统服饰,男人们穿着对襟褂子,女人们穿着绣花围裙,孩子们戴着虎头帽,头戴象征祥瑞的花草编织的冠冕——用菖蒲、艾草、野菊编成,据说能驱邪避灾。
在岸边献上精心制作的豆腐、新鲜的时蔬与娇艳的鲜花,豆腐必须是当天用堰水做的,时蔬是刚从田里摘的,鲜花是堰边采的,感谢这片水域的滋养与庇佑;
祭坛上,香烟袅袅升起,与水面的雾气交融,仿佛在天地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;
老矮子作为主祭人,身着特制的长袍,深蓝色的绸缎上绣着水波纹和莲花,手持象征守护的竹杖——竹杖顶端镶嵌着一块从堰边捡到的玉石,站在高台上;
他的目光坚定而温和,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,心中充满感激与敬畏。
在庄严肃穆的鼓乐声中,他开始讲述豆腐堰的故事;
从百年前这里作为祭祀水神的圣地,到如今村民们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