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九章 魔改大明(4 / 6)

加入书签

sp;天工院的一位年轻官员,指着一台正在试验的、发出“嗡嗡”声的机器介绍道:“陛下,此乃依据您提点的‘电磁感应原理,试制的发电机原型!虽尚不完善,但已能稳定产生电流!旁边那亮着的灯丝,便是用电来点亮的“电

    灯‘!”

    尽管那灯丝的光芒还显得有些昏暗和不稳定,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一个全新的“电气时代”,已经在地平线上露出了曙光!

    苏宁对随行的官员和工匠们说道:“诸位看到了吗?钢铁是骨骼,铁路与公路是血脉,而这些机械,这电力,便是让大明这具躯体活动起来,强健起来的肌肉与神经!我们不再需要像前人那样,在黑暗中摸索数百年。朕指出

    了方向,而你们,用你们的智慧与汗水,将方向变成了现实!跳过那冗长的摸索期,直接攀登工业之巅峰,此乃我大明之幸,华夏之幸!”

    他环视这片生机勃勃的工业区,声音铿锵有力:“继续下去!扩大钢铁产量,改进机床精度,完善发电技术!让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大明的每一个行省,让电灯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城镇的夜晚!我们要建的,是一个前无古人,也

    必将后无来者的??工业大明!”

    皇帝的话语,如同战鼓擂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。

    群臣与工匠们激动不已,他们知道,自己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,而他们每一个人,都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。

    长江大桥的通车,如同一个标志性的事件,正式宣告了大明工业力量的成熟。

    接下来,便是这股力量全面爆发,彻底改变这个古老帝国面貌的时刻。

    铁路在延伸,公路在编织,工厂在轰鸣,实验室里闪烁着未来的光芒......

    一个由钢铁、机械与电力驱动的全新时代,已经拉开了帷幕。

    天工九年,春。

    随着各项工程的持续推进与新技术的普及,大明治下的百姓生活,正经历着千年未有的深刻变迁,这变化细致入微,却又无处不在。

    在早已贯通的应天至松江铁路的列车上,车厢里坐满了形形色色的旅客。

    一位来自苏州的丝绸商人对同伴感慨:“王兄,你可还记得?往年咱们押货去松江,走运河,遇上逆风或浅滩,少则五六日,多则十来天,提心吊胆。如今呢?清晨在苏州上车,晌午便能在松江码头上验货装船!这半日工

    夫,省下的不仅是时间,更是大把的银钱和心力啊!”

    他的同伴,一位精干的徽州茶商点头附和:“何止啊!听说北边的铁路都快通到北平了。以往去北地贩货,车马劳顿数月,如今听说日后只需三四日!这生意做得,胆气都壮了几分!”

    不仅长途旅行被铁路改变,在城市内部,新铺设的宽阔混凝土“公路”上,也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