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五章 急流勇退(2 / 8)
常家唯一的办法。”
常森补充道:“吴王还说,常家功高震主,若是新君继位,必遭猜忌。与其到时候身败名裂、九族被杀,不如急流勇退,这是为了保全常家血脉。”
果然,此时的朱元璋沉默了。
他踱步到窗前,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,心中五味杂陈。
这个孙子,竟然在半年前就预见到了今天的局面,还提前为母族安排好了退路。
这份远见,这份决断......
“常茂,”朱元璋转身,目光如炬,“你们今日辞官,可有什么要求?”
常茂深吸一口气,再次跪地:“皇爷,常家别无他求。只求......只求您看在先父常遇春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,看在先姐常氏侍奉懿文太子多年的情分上,让我们常家带走允?。”
这个请求却是让朱元璋勃然变色:“荒唐!允?是朱家的子孙,是大明的亲王,岂能跟你们离开应天府!”
一旁的老二常升立刻泣声说道:“皇爷,允?如今命在旦夕,太医都说他......他撑不过这个冬天。难道您忍心让他在冰冷的王府中孤独而终吗?让我们带他回凤阳吧,至少......至少让他在亲人的陪伴下走完最后一程......”
“住口!”朱元璋厉声喝道,“朕已经命奴儿干都司全力采集百年人参,定会保住允的性命!你们这是在诅咒亲王吗?”
此时一旁的常森突然重重叩首,额头碰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:“既然皇爷不准我们带走,那能否请您为允择一门亲事?让他不至于到死都是孤身一人啊!他今天才十四岁,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......”
说到最后,三位铁骨铮铮的汉子都是已经泣不成声。
常茂更是伏地痛哭:“皇爷!允?他才十四岁啊!若是就这么走了,连个后人都没有,我们将来到了地下,如何向先父,先交代啊!”
三兄弟的哭声在谨身殿内回荡,连待立在一旁的太监都忍不住别过脸去。
朱元璋看着痛哭流涕的常家兄弟,想起当年与常遇春并肩作战的岁月,想起那个温婉贤淑却红颜薄命的儿媳常氏,更想起那个聪慧过人却如今气若游丝的孙子。
他心中最坚硬的地方似乎被触动了。
“够了!”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朕......知道了。”
他走到御案前,提笔写下一道手谕:“传朕旨意,为吴王朱允遴选王妃。要求:家世清白,品行端正,年纪相当。着礼部即日办理。”
写罢,他将手谕交给常茂:“这样,你们可满意了?”
常家三兄弟接过手谕,连连叩首:“臣等......多谢皇爷恩典!”
朱元璋疲惫地挥挥手:“去吧!回到凤阳后,好生过日子。朕....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