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开疆拓土(5 / 6)
的掌舵人今年45岁,灰白的鬓角与锐利的蓝眼睛构成鲜明对比,像只蓄势待的雪豹。
“卡尔森先生,苏总到了。”
助理轻声通报。
苏宁独自走进房间,手里拿着个檀木盒子。
他今天罕见地穿了套定制西装,但没系领带,领口敞开着,显得随性而不失气场。
“马修,好久不见。”
苏宁用英语问候,将木盒放在茶几上,“98年汉城一别,有七年了吧?”
卡尔森转身,脸上浮现职业化的微笑:“苏,你当年预测韩国半导体业会崛起,我还不信。”
他走向酒柜,“现在你的永仁,比三星更让我感兴趣。”
“直说吧!
马修。”
苏宁放下酒杯,“你建仓永仁,是要合作还是要狩猎?”
卡尔森大笑,从公文包取出份文件:“只是想分享些……有趣的现。”
文件封面印着《永仁技术壁垒分析》,内页详细列出了闪电手机所有核心供应商名单,甚至标注了每家工厂的产能利用率。
苏宁翻阅文件,目光在某页微微停留……
那里记录着梁永丰上个月秘密拜访西安某军工研究所的行程。
“很全面的调查。”
苏宁合上文件,“不过漏了一点。”
他打开带来的檀木盒,取出一块奇特的电路板,“这是我们下季度要布的星链手机原型,可以直接连接低轨卫星。
也就是大家印象里的卫星电话。”
卡尔森的蓝眼睛闪过一丝讶异,但很快恢复平静:“苏,你知道美国政府对这类技术的出口管制……”
“所以才在香港见面。”
苏宁微笑,“卡尔森资本持有三家卫星公司的股份,不是吗?”
“……”
“怎么样?愿不愿意合作?”
“好吧!
你这个家伙真的是太精明了。”
窗外的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,游轮驶过泛起粼粼波光。
两个商业巨头在沉默中对视,像极了棋盘上对峙的对手。
……
京城中关村,永仁研究院京城分院的会议室里烟雾弥漫。
十二名核心工程师已经连续工作了36小时,桌上散落着能量饮料罐和吃了一半的盒饭。
苏宁站在白板前,上面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草图。
“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信号强度,”
他用马克笔圈住白板上的某个节点,“而是天线阵列的相位同步。”
席科学家张毅猛地站起来,差点碰翻咖啡杯:“苏总,如果改用全新的技术,成本会增加2oo元每台!”
“那就增加。”
苏宁斩钉截铁,“但只限而且限制在国际高价定制款,内地和第三世界市场继续用现有方案,把差价补贴到售价上。”
“是!
苏总。”
会议室门被推开,艾米丽拿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入:“苏总,股价又跌了5,做空仓位达到流通股的12。”
苏宁看都没看屏幕,反而问起另一个问题:“与中科院的合作布会安排好了吗?”
“明天上午十点,大会堂的京城厅。”
艾米丽顿了顿,“但王院士要求先看演示样机……”
苏宁从公文包取出一个银色金属盒,输入密码打开。
里面是部造型奇特的手机,背部镶嵌着微型相控阵天线:“告诉王院士,这是全球款民用卫星通信手机,永仁愿意将部分专利共享给国家实验室。”
在场工程师都瞪大了眼睛。
这个秘密项目连大多数高管都不知情,此刻却要公开?
仿佛看穿众人心思,苏宁轻抚手机外壳:“技术领先不是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