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写书收集的资料(4 / 10)
对死刑判决的合议,首创封建法律史上九卿议刑制度。
)主张儒法合流。
他以儒家经典为依据,以儒家封建纲常思想为指导,对唐律条文进行疏议,完成了封建法典的儒家化过程。
(2)主张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。
对唐律中规定的特权保护制度进行解释。
。
(3)主张罚当其罪。
主张官吏严格依法断案,做到罚当其罪。
(4)主张整肃吏治。
在法律疏议中强调官吏要导德齐礼,移风易俗。
对一切贪赃枉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,论罪处罚;而对负有监督责任的官吏在职务内犯罪,要加重处罚。
唐代外地传入的药材据汉文史料《酉阳杂俎》、《岭表录异》、《诸蕃志》、《岭外代答》及史料《药草志》(traitedessiples)、《博物志》(histoirenaturelle)、《东域纪程录丛》(cathayandthewaythither)、《阿拉伯舆地丛刊》(bibliothecaographoruarabiru)的记载,唐宋时期输入到中国的阿拉伯农业品种,数量众多,品种各异。
[[2]]唐代,段成式在《酉阳杂俎》一书里,保存了大批唐代从阿拉伯引进、传入的农业新品种,在中国农业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。
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(bufer)在《中国伊朗编》(so—iranica)一书中,对《酉阳杂俎》的农学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
他说:“段成式在大约公元八百六十年所写的《酉阳杂俎》里,提供了许多关于波斯和拂林植物的很有用的材料。”
[[3]]南宋时期,赵汝适在《诸蕃志》中,又记载了从阿拉伯传入的、数量更多的农业新品种。
这些新品种,种类繁多,在中国分布甚广,其中大部分作物后来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品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现据汉文史料和史料的有关记载,对部分农业新品种的输入,列举如下:
阿月浑子波斯语agozvan的汉译,为漆树科的一种树或灌木,约有六种,原产于伊朗和亚洲西部。
唐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。
阿月浑子的果实是波斯和中亚人常见的食品。
《酉阳杂俎》云:“胡榛子、阿月生西国,蕃人言与胡榛子同树,一年榛,二年阿月。”
[[4]]《本草拾遗》亦云:“阿月浑子,气味辛温,清无毒。
主治诸痢,去冷气,令人肥健。”
[[5]]
葫荽又名芫荽,波斯语gosniz的汉译,原产于亚洲西部、波斯及埃及一带,唐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。
孟洗《食疗本草》和陈藏器《本草拾遗》对这种植物的属性、生长周期、水文环境等,作了详细的记载。
胡椒波斯语pilpil和阿拉伯语filfil的汉译,主要产于波斯、阿拉伯、非洲、印度及东南亚一带,唐时传入中国。
《酉阳杂俎》云:“胡椒,出摩伽陀国,呼为昧履支。
其苗蔓生,茎极柔弱,叶长寸半,有细条与叶齐,条上结子,两两相对,其叶晨开暮合,合则裹其子于叶中,子形似汉椒,至辛辣,六月采,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。”
[[6]]
回回葱原产于波斯和中亚地区,传入中国后,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食治》,称为“胡葱”
。
宋代的《开宝本草》称“蒜葱”
或“胡葱”
。
蔽齐波斯语birzai的汉译,又称白松香,原产于叙利亚、波斯,唐时中国始知有此种植物。
《酉阳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