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7章 「京西资本」!!!(4 / 4)
。
外资行服务全球客户,意味著早上六点出现在办公室,以及奔忙的节奏,是这些投行的经济学家们的常態。
夏国的资本市场诞生十来年年,在它10岁时,出现了个別券商仿效外资行设立“首席经济学家”一职,之后迅速在其他金融机构间流传和普及。
首席经济学家成为各机构的代言人和招牌。
一个个经济学家的名字,在媒体的频频曝光中,越来越耳熟能详,同时变得更加有號召力。
各行业研究也隨之分別设立行业首席。
从千万年薪,到几十万年薪巨大的差异背后,是他们的血腥江湖。
《夏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1》显示,截至去年底,全国拥有a股证券经纪资格的55家证券公司中,有45家设立了研究所。
其中,有40家研究所开展对机构客户的產品推广及服务工作。
且大部分研究所並未实现盈亏平衡。
这一数字非常惊人,海外一般只有不到20家,且是大型投行才设立研究部门,小投行一般都不做研究。
研究市场的供过於求也造成更恶劣的环境,基金经理只给几分钟让首席经济学家路演,並且態度不佳是常有的事。
在这种生態环境下,买卖双方,如果谁被市场认可度更高,名气更大,谁就相对强势,拥有更大的话语权。
在刚出任首席时,去买方路演,陆文琪总觉得有些吃力,过程不太顺利。
基金经理对於卖方新来的首席,耐心並不太够。
陆文琪遇到过有些年纪不大的基金经理,动輒炫耀手里操盘著多少亿的资金,对他讲的內容不屑一顾。
对陆文琪来说,自尊心受到打击是常有的事。
不过,这样的情况还是小数,毕竟“京西资本”在国內的实力非常强劲。
陆文琪每天十五六个小时在工作,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出差,平均每个月至少有一次跨洲的国际长途航班,在他很拼的工作状態下,迅速打开局面,得到市场认可。
2000、2001年,陆文琪带领的“京西资本”经济研究团队连续两年被《机构投资者》杂誌评选为亚洲区第一名。
陆文琪的办公室墙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图,上面密密麻麻钉满了红色图钉,每个图钉代表他过去三年踏足过的金融中心。
纽约、伦敦、东京、李家坡这些城市见证了他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夜晚。
此刻他正在网上瀏览《华尔街新闻》,突然注意到一则关於美联储加息的快讯。
“小张,立即召集团队开会。”陆文琪按下內线电话,声音沉稳有力。
十分钟后,十余名分析师齐聚会议室,投影仪上已经调出了最新的经济模型。
“这次加息幅度超出预期,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对新兴市场的影响。”陆文琪指著屏幕上跳动的数据,眼神锐利如鹰。
与此同时,香江的杜文明正在中环一家米其林餐厅与对冲基金大佬共进午餐。
水晶吊灯下,他从容不迫地分析著人民幣匯率走势,餐巾纸上画出的曲线图让在座的投资人频频点头。
“杜博士,”一位白髮苍苍的基金掌门人举起酒杯,“您上次关於债务风险的预警,让我们避免了至少两亿美刀的损失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