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7章 「京西资本」!!!(3 / 4)
调整模型参数。”
陆文琪简单的很眾人打个招呼,放下公文包,迅速进入状態:“把数据给我看看。另外,联繫一下纽约分部的同事,我需要他们的一线观察。”
凌晨三点,陆文琪终於合上连想笔记电脑。
站在落地窗前,他望著这座沉睡的城市,思绪万千。
五年前刚入职时的青涩仿佛还在昨日,如今肩上已扛起整个分公司的研究重任。
手机震动起来,是母亲发来的信息:“儿子,记得吃早餐。”
陆文琪眼眶微热,回復道:“妈,我很好,您早点休息。”
第二天清晨,陆文琪的身影又出现在晨会现场。
他沙哑著嗓子分析完市场走势后,突然接到段勇评助理的电话:“段总想请您共进午餐。”
在集团顶楼的餐厅,段勇评亲自为他倒了杯茶:“小陆啊,你最近那篇关於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很有见地。”
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两人身上,段勇评的目光深邃而温和:“有没有兴趣来总部担任首席经济分析师。”
陆文琪握紧了茶杯,他知道,这或许就是等待已久的机会。
根据夏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,国內券商研究人员数量为2000人,同比增加200多人。
具有5年及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数为600多人,占比37.78%。具有博士及以上学歷人数为200人。
而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,国內券商全部加起来只有不到20个。
国內券商研究所较多,在职位设定上並没有形成统一。
一般而言,研究宏观经济的工作职位有宏观研究员、首席宏观、首席经济学家。
首席宏观为研究所设立,而首席经济学家为公司层面设立。
首席经济学家代表公司发声,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研究能力,而且要求会和市场、媒体沟通。
薪资也是普通研究员的数十倍。
陆文琪才33岁左右,就当上了总公司的首席经济分析师,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。
如此同时,距离燕京2300公里以外的香江,清晨六点,杜文明走进位於尖沙咀“刘氏海外金融投资集团”的办公室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他看见巨大玻璃窗后,海那边的群山缝隙处,淡红色朝霞开始泛出,驱散著天空的黑色。
杜文明刚完成一篇宏观经济报告。
这天,跟隨著全球各时区晨会的时间,他將向全球同事做报告讲解。
燕京时间早上七点,在亚洲区(包括香江、倭国、李家坡、t市等地)晨会上,他將向亚洲的销售讲解这份报告;下午两点,电话拨入伦敦,在欧洲的晨会向欧洲的销售讲解;晚上八点,阿美利卡的晨会上,再讲一遍。
隨后销售把研究报告推向客户,客户如有问题,就会很快从全球各地发邮件、打电话来进行諮询。
约定俗成的规矩是,重要客户一到两小时內必须回復。
去年夏天,杜文明出任顶级外资投行“刘氏海外”首席经济学家一职。
他们宏观经济研究团队规模远小於內地券商,通常顶级投行宏观研究也才两至三人,工作强度颇大。
“比以前在京西资本忙多了,工作很多”,在谈及出任首席的感受,他告诉前来採访的记者。
一般而言,他的报告在以下时间点会发出:官方发布宏观经济数据、降息加息等重要政策变动、重大政策会议召开、债务房地產匯率等热点。
在这座118层的高档综合性大楼里,还有摩根史坦利、德意志银行、瑞士信贷等全球顶级金融结构常驻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