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五章 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(求订阅月票)(4 / 6)

加入书签

,从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,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。

    而且,如果是修新路,建新桥,造新坝,更不只是分润税收,还有可能创造税收。

    皇帝顿时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齐平见状,也不打扰,自顾自,拎起茶壶,给自己倒了一杯,喝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说这些,也并非闲聊,只是觉得,这人既然与六部有关,若是能将自己的提议呈送上去,也是好事。

    万一就采纳了呢?

    至于让民间参与到以工代赈中,历史上,是在宋朝成型的。

    例如宋仁宗期间,两浙地区发生饥荒,范仲淹便曾召集各大佛寺的首领,对他们说:“饥岁工价至贱,可以大兴土木之役。”

    于是诸寺“工作鼎兴”。

    而齐平说的,更进了一步,换个词,就是:“承包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远处。

    云青儿吃着糕点,她对于这些事,并不懂,也听不大明白,但只看到太傅与皇帝的神情,便很惊讶了。

    “你哥还懂救灾?”她扭头,低声询问齐姝。

    穷苦少女坐在旁边,两人中间,搁着糕点盒子,正小口啃着一只松花饼,闻言,颦起细细的眉尖,看了眼青儿,辛苦地想了下,摇头:

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青儿无语,扭头重新望过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桌旁。

    良久的沉默后,皇帝抬头,凝视少年:

    “此法……的确令人耳目一新,若当真可行,运粮难题的确迎刃而解,可如何杜绝吏员贪墨?”

    云老也望了过来。

    这一次,两人的眼中,再无轻视,反而多了些期待。

    齐平方才一番话虽短,却足以看出,其并非那些夸夸其谈的书生,而是当真知晓关键。

    一个人有没有水平,行家聊几句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齐平笑了,知道对方听进去了,便也认真回答:

    “地方贪墨,难以杜绝,我也拿不出一劳永逸的法子,毕竟水至清则无鱼,但,想要减少一些,还是有法子的。

    无非是将以工代赈写的更细一些,诸如建造堤坝,定下标准,高度如何,厚度如何,所用材质如何,章程越细,空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