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五章 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(求订阅月票)(3 / 6)

加入书签

以,宛州的储备粮食其实很多。

    但大部分,都在那些地方宗族,富户地主手中。

    所以每逢大灾,民间粮价猛涨,还要靠官府平抑,也就是说,并不是没有粮,而是百姓买不起粮食。

    所以,我所说的以工代赈,既指官府,也指民间,如果能令民间富户拿出钱粮,招募灾民来做工,很多问题迎刃而解。”

    皇帝忙摇头:

    “你说的简单,那些富户,如何肯做?灾难时,令他们出钱募捐,都千难万难,何况招工。”

    他不认同,觉得齐平太过异想天开。

    不觉得富户肯出钱,除非用武力胁迫,可那样一来,地方便不稳了。

    齐平据理力争:

    “募捐是要他们平白无故出钱,自然不肯,但若是诱之以利呢?

    您说的,朝廷工赈,主要是修缮城墙,官署等事,依我看,与其如此,不如令灾民去修桥铺路,兴修水利。

    介时,只要许给当地富户,比如说,谁家肯出钱粮,雇佣灾民修一段官道,那么,路成以后,几年之内,这条官道的税收,便依照比例,分给那一家,桥梁堤坝同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这便成了一桩生意。

    富户出钱,既解决了灾民吃饭问题,又为朝廷修筑了道路桥梁,而这些富户,既可以白赚一笔,又能卖当地官员一个政绩,阻力就会小很多。”

    一番话落,桌旁,皇帝与太傅都愣了。

    这次,不再是摇头否认,而是真正的被这个思路震住了。

    太傅捋着胡须的手停了,眯着眼思索起来。

    皇帝只觉脑海中,一道电光闪过,这个思路,是他没想过,也没听过的。

    以工代赈……不只是官府来做,更要交给民间来做。

    许之以利,将本该由朝廷做的事,拆开,分给民间富户去做……不去修城墙,改成修路铺桥,水利设施……

    齐平说的每句话,都让他耳目一新。

    只觉,这法子既脱胎于“工赈”,又别有创新。

    按照齐平的说法,俨然从单方面的索取,变成了多方共赢。

    恩,唯一的缺点,在于朝廷在未来几年,需要把税收分给民间部分……这个想法,有点挑战朝廷的意思。

    毕竟,自古以来,只有官府能收税。

    但,这世上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