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5章 全民反思(4 / 6)
他们不会去回忆,当孩子渴望去公园、去博物馆时,自己是否总是用一部手机搪塞:“自己去玩,爸爸妈妈忙着呢!”
?
他们更不会察觉,当孩子捧着《龙族》,为路明非的孤独而共鸣时,这或许正是一个绝佳的契机,去倾听孩子内心那些未曾言说的迷茫与困惑,去告诉他:“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但我们也可以学着去面对和跨越。”
这是一种典型的思维的惰性。
将复杂的孩子成长问题,简单归结为外部环境的诱惑,远比审视自身在教育中的缺失、在陪伴上的不足、在沟通上的障碍要容易得多。
他们挥舞着“为你好”
的大旗,却用一刀切的方式,隔绝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多种可能,也错过了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。
事实上,无论是游戏、短视频,还是《龙族》这样的幻想文学,它们本身都只是工具和载体。
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对待,以及引导者如何介入。
一个在关爱、理解和合理引导下成长的孩子,能够从游戏中学会策略与协作,从短视频中获取知识和见闻,从幻想文学中汲取勇气与共鸣。
而一个缺乏陪伴和正确引导的孩子,即使没有这些,也可能会在其他事物上迷失。
所以,就算禁绝了短视频,禁绝了电子游戏,甚至成功地将《龙族》这类书籍全部清理出孩子的世界,问题的根源依然如同潜藏的暗礁,未曾触动。
那个内心空洞、渴望被关注和理解的孩子,并不会因此就自动变得热爱学习、阳光开朗。
他可能会转向电视里更无营养的节目,可能沉浸在白日梦里更加不可自拔,可能会转向其他的,更令家长们难以接受的爱好……
他们只会变得更加沉默和疏离。
家长们或许能获得一时的、表面上的宁静,仿佛问题已经解决,但孩子精神世界的贫瘠与成长路径的偏离,却可能在这种虚假的平静下悄然加剧。
因为,这一切的源头其实都是家长自己。
孩子变成这样,他们至少要负百分之八十的责任。
但他们依旧不自知。
……
在这些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,华夏书局悄然入场。
如今《龙族》的声誉和命运,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连。
龙族的销量就是他们的业绩,就是某些人晋升的本。
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,阻人晋升如掘人祖坟。
华夏书局这样的庞然巨物,绝不是区区所谓“抵制不良读物家长联盟”
这种微薄渺小的群体所能抗衡的。
华夏书局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入场,去掐灭这些言论,去捂住这些家长的嘴,是因为他们在下一盘更大的棋。
先,华夏书局先是派出了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人士下场科普。
一位认证为“青少年展心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员”
的专家在知名专栏表文章指出:
“青春期个体寻求自我认同与价值归属是核心心理任务。
幻想文学作品常常成为这一过程的‘心理映射场域’。
当孩子沉浸于《龙族》的世界,未必是‘沉迷’,更可能是其在现实学业压力或社交困境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、归属感在虚拟世界中寻得了代偿。
简单归咎于书籍,无异于忽视了对孩子真实精神需求的探查与回应。”
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围脖上文:
“许多案例表明,亲子关系质量是预防孩子‘过度沉浸’的关键防火墙。
当沟通渠道畅通,家庭能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价值引导时,文学作品更像是丰富心灵的养分而非‘洪水猛兽’。
反之,当家庭互动匮乏、批评指责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