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四章 恭慈太后再降旨.师门同戕意何为(5 / 8)

加入书签

有不忍,却又不敢说话,害怕一个不对,惹上无妄之灾!

袁承天也是奇怪,这老者为何不走,还在原地?忽然老者一个趔趄,摔倒在地才可见到他的左腿已残绑着布带,所以走动艰难,倒不是他有意忤逆官长,再者他也没有那样的胆识!那清兵头子一向蛮横惯了,可不管三七二十一,又是劈头盖脸一长鞭抽下,眼见势疾劲狠真向老者头脑要害抽去,如果一击得中,那么这老者势必命丧当场!——可是对他来说也不是多大的事,因为他身后有九门提督大人给他罩着,何惧来着?

袁承天眼见那些地方上的混混无一人敢仗义出言,更遑论出手,心中鄙视,心想原来世人尽是欺善怕恶之徒。长鞭落下,那老者已然跃倒不能一时便起,似乎只有受这灭顶之灾。他不觉双眼一闭,心中哀叹一声:我命好苦……那清兵头子这一鞭用足了力气,要致人于死地,一是为了以儆效优,二是给自己立威,看以后谁还敢忤逆自己?可是忽然长鞭落空,地上原本倒着老者忽然不见了。他着实吃了一惊,心想:难道是自己适才看走眼了?不可能啊?明明就在眼前……倏忽间有人喝了一声“撤”将他手中长鞭取去。他内力终究不足,双手受力不由得向前冲了几步。待他看清楚夺取自己长鞭之人竟是个年已弱冠,星眉郎目一少年时,很是出乎意料,心想:那里来的野小子,胆敢太岁头上动土,简直活得不奈烦了!

袁承天适才出手将老者拿往别处,又且出手夺鞭在手,这一切也只在旋踵之间的功夫。这清兵头子武功毕竟与他相差甚远,怎能望其项背?袁承天不愿与其多所纠缠,因为他见这老者身体虚弱,急需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,好好为他医治,因为他不但身体残废,更兼身体之内的脉象极为虚弱,似是危殆,已是不能多所耽误,所以他将长鞭抛出,不再理会这清兵,径自抱起老者大踏步扬长而去,瞬间不见踪影!当时在场之人,人人见了都是惊异不已,心想:此非常之人也!便是那名清兵头子也是骇得心头扑扑直跳,心想:这少年若要杀我只怕易如反掌!好在他拿那老者径自去了,否则自己只怕难有幸理!他心中不免又惊又骇!

袁承天拿着老者来到一处僻静之处,见前面是座荒山,山中腰有一座山洞,便不加思索提脚上了去。山洞之中一无所有,只有碎石不平,而且阴潮黑暗。他忙用身上取下火折,随便找了些木柴聚拢来点着取暖。山洞便明郎起来,火光起来以后便驱散了洞中的污秽之气。那老者这时才呻吟出声。他见袁承天这身手,确乎是非同凡响,且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能为,可说是英雄出在少年!

袁承天手搭脉门觉他体内气息不对,似乎任督二脉相冲,致使他气息不稳,甚而有可能走入岔道,甚而危及性命,其症状与身有武功之人走火入魔毫无二致,所以当务之急是以己之能平息他体内的任督二脉的气息相冲。任脉起始于中极穴的下方,向上到小腹下毛发边缘,再沿着腹部里面,向上经过关元穴,到达咽喉,此隶属于人体之阴脉;督脉起始于下极之俞,沿着脊柱内部上行,到达风府穴,进入脑部并上行头顶,沿着前额下行至鼻柱,属于阳脉,是为全身阳经会聚之海!两者脉象相融合则人体康健无灾,否则相互冲突便见病症,危者人身;今时这老者正是任督二脉冲突之时,如果不加之制止,那么便危及性命;所以袁承天便以指制他周身几处要穴,以阻其脉象相冲相撞,然后以昆仑派的无上内功心法引其任督二脉导入正途;他左手以内力牵引其任脉不再乱走,以右手内力制衡其督脉不再相冲,徐徐以力引其导于正途!这件事说起来容易,可是做起来难,这一通下来,累得他汗湿重衣,因为如果应付一个身有武功之人也不如何费力,因为其本身便懂这任督二脉的重要,自然会与其契合,然而这老者对武功可说是一窍不通,所以便十分费力,但是救人危难又讲什么斤斤计较,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