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神黄昏的阴影 - 理性的困境(2 / 5)
己构建的、模拟不同强度“宿命”信号的测试向量,仔细观察着系统的反应。原型机的运算核心发出低沉的负载声,界面上的进度条艰难地爬行,最终给出的策略建议,大多仍是基于《周易》中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这类“变易之道”的初步、甚至是有些僵化的逻辑推演,在面对那种根植于宇宙观层面的、宏大的“终结论”时,显得格外单薄、苍白,缺乏足以撼动其根基的说服力。陈远心里很清楚,对抗这种直指存在意义本身的攻击,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更聪明的算法模型,更是使用者自身信念体系的绝对坚定,是一种能够穿透理性认知迷雾的、更为根本的生命力量。
然而,他,以及整个昆仑,都远远低估了这次攻击的迅捷与……残酷。
没有能量聚集的前兆,没有空间结构的预警性扭曲,甚至没有之前“天堂临世”那种试图温柔包裹、继而覆盖一切的“感觉”。
攻击,就在一次关于当前虚空态势评估的高级别内部会议上,猝不及防地降临了。
当时,陈远正站在中央星图前,激光笔的光束指向那片位于“天堂”残骸后方的、理论上空无一物的深邃虚空,向李靖、林璇以及几位核心战术指挥官讲解着他基于现有数据,构建的几种关于“命运”攻击模式的概率性推测模型。
“……因此,我认为,对方如果动用‘命运’体系,其攻击很可能不会以直接的、可观测的能量或物质形式呈现,而是更倾向于一种……”他的话语戛然而止。
因为,就在他激光笔所指的那片虚空,变化,发生了。
并非来自外界某个具体的坐标,更像是那片空间自身的“未来”被某种力量强行抽取、篡改,或者说,是其时间线的“可能性”被瞬间掐灭。
那里的星光,开始……熄灭。
不是被星云或天体遮挡,不是恒星自身演化到了末期的爆发或坍缩,而是一种更根本的、更令人心底发寒的消失方式——仿佛它们“存在”过的事实,其亿万年来跨越时空传递的光芒,正在被一种无形的、作用于时间维度本身的力量,从“现在”与“未来”的认知中,硬生生地抹除。一片绝对的、连最微弱的量子涨落都仿佛被彻底冻结的“无”,一种超越了“黑暗”概念的“终极虚无”,如同滴入清水中的浓稠墨汁,以一种违反已知物理定律的、近乎瞬间的方式,无声无息却又无比坚定地急速扩张开来。
这景象,比任何狰狞的怪兽或毁天灭地的能量洪流,都更加令人恐惧。它展示的不是毁灭,而是“未曾存在”。
紧接着,一种认知,不是声音,不是图像,不携带任何情绪色彩,如同宇宙诞生之初就已存在、冰冷到极致的背景辐射,无视了昆仑所有已知的物理、能量乃至初步构建的概念防御屏障,直接、精准地烙印在基地内每一个具备高级智慧的生命体意识最深处:
“万物皆有定数,众生终归寂灭。”
“纵是神王,手握雷霆,俯瞰众生,亦难逃那早已写定的、诸神黄昏的宿命。”
 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