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穷的卖儿卖女(2 / 7)

加入书签

sp; “但中央会为他们划分一块土地,这块地上产出的财富,就是官吏的俸禄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东西类似于后来的职田。”

    朱标顿时来了兴趣:“这个法子不错啊,比直接发钱粮省时省力多了。”

    马钰说道:“这个制度是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。”

    官吏俸禄由户部按月发放,国土面积小了还好说,官吏能按时领取到俸禄。

    疆域辽阔的国家就麻烦了。

    比如云南到京师一来一回得大半年,官吏怎么发俸禄?

    职田确实是当时最适合的制度,俸禄直接从职田里出了,省去了来回折腾。

    但职田也并非全都是好处,它也有残酷的一面。

    “职田确实更便于朝廷,但对百姓来说却是灾难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官吏会指定某几户人家耕种职田,这几户人家就成了事实上的奴隶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有些官吏会将职田周围的土地强行霸占,以此来侵吞民田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官吏为了多拿钱就强行规定,职田要缴纳七八成田租。”

    “耕种职田的佃户,辛辛苦苦一年,最后一计算还要倒赔钱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官吏来说,职田也存在很大的风险。”

    “遇到天灾人祸减产绝收了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而且田地至少半年才有产出,这期间官吏衣食住行的钱从哪来?”

    “没钱的时候,贪就成了必然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说职田的弊端是非常大的。”

    朱标想了想,好像确实如此,不禁有些汗颜:

    “是我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,后来呢?”

    马钰安慰道:“你是第一次听说职田,想不通透很正常。”

    “古代的先贤一开始也没看到这些弊端。”

    “是经历了很长的发展,亲眼目睹了危害,才知道职田的弊端。”

    “随着时代的发展,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确定土地私有制,赋税制度也逐渐完善。”

    “官吏的俸禄也逐渐从单纯的职田,改为了职田和钱粮布帛并行。”

    “交通便利的地区,就由朝廷直接发放俸禄。”

    “偏僻的地方则继续采用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