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2章 人事清场旧部外调(3 / 3)

加入书签

前谈话纪要”

,透明程度让一些老资格看得心里紧。

第三屏标出“容错适用”

的边界案例,既有加分也有扣分。

第四屏是“学习夜校的课程表”

——“坐席核验、里程碑验收、舆情处置、合规修复”

,每门课都只十五分钟,窗口与部门混班上。

同一时间,林允儿的《观察》栏目第二篇上线:《清场之后,机制要比人强》。

她只写三段:第一段讲事实——谁外调、谁补位;第二段讲边界——容错在保护行动,不保护惰性;第三段讲风气——把“怕”

从机关里请出去,把“能”

从一线请进来。

评论区有人留言:“这才像是能看懂的新闻”

深夜,李一凡在办公室里翻完当日所有“干部画像”

,把笔停在一份湾南小城的档案上。

那人叫江屿,三十六岁,三个月前在“夜航制”

演练中抓出一条跨境违规链路,当天纠偏。

他在“群众连线”

上接过一通“孩子没书桌”

的电话,自己去装了块板子。

李一凡在名字旁打了一个星:“调入省委政研室挂职,三个月看表现。”

窗外,广城江面月光淡淡。

透明窗页的滚动条掠过几行字:“能看见、能明白、能当天改”

这座城在轻微震荡之后,血脉开始重新加。

人事清场不是终点,而是让机制开道、让人才占位的。

临近零点,常之朗把一张卡片递来——明日议程汇总。

第一条是“南粤金融稳定区周度复盘”

,第二条是“教育透明页第三期”

,第三条是“年轻干部夜校”

李一凡在第三条后面圈出两个字:必到。

他知道,真正让岭州不同的,不是几个外调,不是几篇社论,而是这一连串细密、稳定、可追溯的“按键”

他把笔盖扣上,灯光在桌面上收成一小块亮。

风从半掩的窗缝吹进来,带着潮味。

夜很安静,安静得能听见走廊尽头清洁车的轮声。

那声音不急不缓,像一省的步伐,在换过血之后,重新找到稳与快的比例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