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4章 机制可塑制度不可退(2 / 2)

加入书签

一次更新。”

他知道,一旦镜台变成“多方可接入平台”

,就必须面临“标准碎片化”

的威胁。

但如果成功,它将成为大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制度底座”

这一天,星城市布了全国第一个《机制兼容性通用协议》。

这个文件像是给制度世界立下的一份“tcpip协议”

,它规定:

?所有接入镜台平台的机制模块,需通过基础兼容性测试;

?每一项制度流程,需提供“逻辑图谱+变量响应模型”

?所有历史版本变更,必须进行数字签名存档;

?若有制度冲突,由平台协调层进行最小破坏原则修正。

此举一出,全国政界震动。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部级干部在政研内刊上写下评论:“星城市已不是一个地方城市,而是一次制度文明自我演化的实验室。”

“它不仅在建一套运行机制,而是在尝试突破‘人为制度边界’。”

这句话传到李一凡耳中时,他只是淡淡笑了笑。

“不是我们在越制度,而是我们终于开始把制度,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。”

而他最清楚——制度不是为了应对一个时代,而是为了对抗“变动本身”

夜深了,星城市制度演算中心内灯火通明。

技术员们还在不断调试规则接口,建模组反复修订弹性路径。

而在李一凡办公室的墙上,一行小字静静躺着:

“制度非天授,文明自演化。”

他望着那行字,眼神仿佛穿越了历史,也望向了重生赋予他的使命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