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扶贫风波及林家的助力(4 / 6)
85以上,反映问题的群众数量大幅减少。
这些数据足以证明,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。”
李志远适时开口,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:“杨大中同志,改革不能只看问题,还要看进步。
岭南模式的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但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否定它。”
杨大中冷哼了一声,不再说话。
夜晚,李一凡坐在办公室里,回想起一天的工作,心中感慨万千。
尽管今天的常委会在改革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他知道,反对派的动作并不会就此停止。
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。
“李县长,我是张剑锋。
我们刚收到一份举报信,涉及黄沙村另一笔扶贫资金的问题。
您怎么看?”
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试探。
李一凡目光微微一沉,语气坚定:“张书记,不管举报是真是假,我都会全力配合调查,同时继续推动改革。
岭南模式是我们的责任,也是我们的未来,我绝不会让任何人破坏它。”
挂断电话,他挂断电话后,李一凡坐在办公桌前,眼神渐渐冷静下来。
他知道,纪委新收到的举报信,很可能是反对势力的又一次试探。
这不仅仅是针对岭南模式的改革,更是对他个人政治能力的一次挑战。
他拿起笔,在白纸上开始梳理思路。
这次问题的核心依然是黄沙村的扶贫资金,但深层次的矛盾,是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。
李一凡意识到,单靠被动应对举报和调查,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主动出击,掌握话语权,才能扭转局势。
他召集王大为和联动协调小组的骨干成员,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。
“现在我们面临两个问题。
第一,如何解决群众对黄沙村扶贫项目的质疑;第二,如何应对反对派制造的舆论压力。”
李一凡语气坚定,目光扫过每个人。
王大为第一个言:“李县长,关于群众的质疑,我建议尽快召开一场村民大会,邀请纪委的调查组参加,公开解释资金的流向,并宣布整改措施。”
李一凡点点头:“这个建议很好,但还不够。
我要的不只是解决问题,而是让群众重新建立信任。
这次整改,要彻底解决村干部管理上的问题,同时让村民直接参与监督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另外,我还想试点一个新机制——扶贫资金公开监督制度。
所有扶贫资金的审批、使用、验收过程,全部在村委会的公示栏和政务服务中心的电子屏上公开,接受群众的实时监督。”
“公开监督?”
一名小组成员有些担忧地问,“李县长,这样会不会让反对派抓住更多的漏洞?”
“漏洞是怕被隐藏,不是怕被看见。”
李一凡语气冷静,“只有让改革透明化,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。
反对派可以继续找问题,但我们要用实际成效堵住他们的嘴。”
几天后,黄沙村的村委会门前,挤满了前来参加村民大会的群众。
李一凡站在主席台上,面对几百双眼睛,开始了他的言。
“大伙今天能来,说明大家对扶贫资金的事情很关心。
我先要说的是,大家的质疑是对的,我们村干部在管理上确实有问题。
但我要告诉大家,黄沙村的扶贫资金,一分钱都没丢,也没被挪用!”
他停顿了一下,指向身后的电子屏幕:“这里是黄沙村所有扶贫资金的使用明细,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大家可以随时来查看,有问题直接向我反映。”
现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