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暮年衰微(4 / 5)
>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大唐名将,他们英勇善战,深得将士们的爱戴。
李亨派人向李隆基禀报自己即位的消息。
李隆基心中虽然有些失落,但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,将传国玉玺送到灵武,正式承认了李亨的皇位。
李亨得到传国玉玺后,信心大增。
他亲自坐镇灵武,指挥各路大军抗击叛军。
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大军,先后在常山、嘉山等地大败叛军,收复了大片失地。
叛军的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。
安禄山得知叛军屡战屡败的消息后,十分愤怒。
他本来就患有眼疾,加上连日的操劳和愤怒,视力越来越差,最后竟然双目失明。
失明后的安禄山性情变得更加暴躁,经常打骂身边的侍从和将领。
他的儿子安庆绪见父亲如此残暴,又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,便萌生了弑父夺位的念头。
至德二年正月,安庆绪勾结安禄山的亲信严庄和李猪儿,趁着安禄山熟睡之际,将他杀死。
安禄山死后,安庆绪即位为大燕皇帝。
可安庆绪昏庸无能,根本无法驾驭叛军将领。
叛军内部开始出现分裂,士气更加低落。
李亨得知安禄山被杀的消息后,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大军,向长安和洛阳起进攻。
唐军将士奋勇杀敌,叛军节节败退。
同年九月,唐军收复了长安。
十月,唐军又收复了洛阳,安庆绪率领残部逃往邺城。
李亨回到长安后,又迎接李隆基回京,把他安置在兴庆宫。
此后,李亨经常前往兴庆宫看望玄宗,父子二人的关系十分融洽。
可好景不长,肃宗的宠宦李辅国和皇后张氏,因为平日里不为李隆基所喜,便开始在李亨面前挑拨离间。
李辅国对李亨说:“陛下,上皇在兴庆宫居住,经常与旧臣往来。
那些旧臣都是上皇的亲信,他们恐怕会暗中勾结,对陛下不利啊。”
张皇后也在一旁附和道:“陛下,李辅国说得对。
上皇虽然已经退位,但他在百姓心中还有很高的威望。
若是那些旧臣拥戴上皇复位,陛下的皇位就危险了。”
李亨虽然将信将疑,但也开始逐渐疏远李隆基,不再经常前往兴庆宫看望他。
李辅国见李亨对李隆基产生了疑心,便更加肆无忌惮。
他先是派人将兴庆宫的三百匹战马牵走了二百九十匹,只留下十匹给李隆基代步。
接着,他又矫诏逼迫李隆基迁往荒芜已久的西内太极宫。
西内宫殿破败,杂草丛生,与兴庆宫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李隆基来到西内后,心中十分凄凉,身边只有几个老弱宫婢侍奉,昔日的亲信大臣都被李辅国赶走了。
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宫殿里,回忆着昔日的开元盛世和与杨贵妃在一起的美好时光。
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,想起了自己开创的大唐盛世,想起了安禄山叛乱后的颠沛流离,想起了马嵬坡下杨贵妃的惨死。
心中的悔恨和痛苦,让他日渐憔悴。
渐渐地,李隆基忧郁成疾,身体越来越差。
他躺在病床上,奄奄一息。
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仿佛看到了杨贵妃向他走来,笑着对他说:“陛下,臣妾来接您了。”
宝应元年四月,李隆基在西内的神龙殿病逝,享年七十八岁。
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,做上皇天帝六年。
他的一生,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他开创了开元盛世,将大唐推向了鼎盛时期;可他晚年的昏庸无道,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,让大唐由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