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暮年衰微(3 / 5)
玄礼来喝止将士们。
陈玄礼却面无表情地说:“杨国忠已经被诛杀,可贵妃还在陛下身边。
将士们担心贵妃会报复,若是不杀贵妃,他们誓不护驾。”
李隆基脸色惨白,摇着头说:“贵妃常居深宫,不闻外事,她有什么罪?你们不能杀她!”
京兆司录韦谔(韦见素之子)跪在玄宗面前,叩头力劝:“陛下,众怒难犯啊!
如今形势危急,若是不尽快处决贵妃,后果不堪设想!
请陛下以大局为重,下决断!”
韦谔磕得头破血流,可李隆基还是犹豫不决。
驿外的喧哗声越来越大,将士们已经开始撞门了。
高力士急忙跑进来,大声说:“陛下,将士们已经闯进来了!
您要是再不决定,他们就要亲自动手杀贵妃了!”
李隆基眼中满是绝望,颤抖着说:“罢了,罢了!
朕……朕顾不得贵妃了。
高力士,你替朕传旨,赐贵妃自尽吧!”
高力士含泪领旨,转身走进内室,扶着杨贵妃向佛堂走去。
杨贵妃知道自己难逃一死,她回头望了一眼李隆基所在的方向,眼中满是不舍和哀怨。
在佛堂里,杨贵妃对着佛像拜了三拜,然后解下腰间的白绫,悬梁自尽。
韦谔走出驿馆,高声宣布:“皇上已经赐贵妃自尽了!”
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,纷纷欢呼万岁,骚乱终于平息了。
李隆基命人将杨贵妃的遗体草草安葬,然后下令启驾,可将士们担心被蜀地杨国忠的部下报复,不肯前行。
后来韦谔建议先到扶风,将士们这才愿意继续前进。
队伍走到半路,突然被一群百姓拦住了去路。
百姓们跪在地上,哭着说:“陛下,请您留下太子,让太子率领我们讨伐叛军,收复长安!”
诸王也在一旁劝说:“父皇,百姓所言极是。
如今国难当头,太子理应留下,主持平叛大计。”
李隆基沉吟片刻,最终点了点头。
他命人将后军两千将士分给太子,太子李亨跪在地上,磕了三个响头:“儿臣定不辱使命,早日平定叛乱,迎父皇回京!”
百姓们见太子留下,都欢呼雀跃,纷纷散去。
队伍继续西行,前往扶风。
一路上,将士们饥寒交迫,军心涣散,很多人都萌生了退意。
陈玄礼虽然尽力安抚,但也无济于事。
就在这时,成都进贡的十万匹春彩运到了扶风。
李隆基命人将春彩陈列在庭中,然后召将士们入内说道:“朕识人不明,任用杨国忠这样的奸佞之臣,才导致安禄山叛乱,让百姓流离失所,让诸位将士受苦了。
朕知道,你们仓促从行,一路跋涉,受尽了艰辛。
这都是朕的过错,朕对不起你们。
这里有十万匹春彩,就分给你们当路费。
你们可以自行选择,是跟着朕入蜀,还是东归故里。
无论你们选择什么,朕都不会怪你们。”
将士们听了玄宗的话,都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他们纷纷跪在地上,大声说道:“陛下,我们愿意跟着您,就算是赴汤蹈火,也绝不退缩!”
李隆基命陈玄礼将春彩悉数分给将士们,将士们拿到春彩后,士气大振,再也没有人提东归的事情了。
而此时的安禄山,让叛军进入长安,然后自己留在东都洛阳,整日饮酒作乐,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。
天宝十五年七月,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,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,改元至德元年。
然后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,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,让他们率领大军讨伐叛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