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沉湎声色(2 / 5)

加入书签

藏着故事,连那裹着红色绣鞋的三寸金莲,走在青石板上都如弱柳扶风,每一步都似踩在人心尖上。

徽宗只觉心头一热,先前对小刘贵妃的情意,竟瞬间被这陌生女子的风情压了下去。

入了堂屋,李师师亲手奉上清茗,茶盏是月白瓷的,茶汤嫩绿透亮,还飘着一片新鲜的茉莉花瓣。

不多时,侍女端来精致小菜:琥珀色的醉蟹、莹白的水晶虾饺、翠色的凉拌荠菜,连摆盘都透着巧思,不像酒楼的粗陋,倒似闺中细作。

徽宗故意诌了个“赵乙”

的假名,说自己是江南来的富商;蔡攸跟着说自己是“蔡伴当”

,王黼则捏了个“王二郎”

的名号。

李师师听着,嘴角微微上扬,端茶的手指轻轻一顿,似是看穿了这拙劣的谎言,却不点破,只笑着说:“三位贵客远道而来,小女子当尽地主之谊。”

酒过三巡,烛火渐明。

李师师起身走到堂中,取过一旁的琵琶,轻拢慢捻,开口唱了《鹧鸪天》。

她的嗓音清亮如溪泉,却又带着几分婉转的柔媚,唱到“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”

时,眼波轻轻流转,恰好与徽宗的目光相遇。

徽宗听得入了迷,手中的酒杯悬在半空,连酒液洒在衣袍上都浑然不觉,宫中妃嫔也会唱曲,却总少了这份烟火气里的勾魂摄魄,仿佛这歌声不是从喉咙里出来的,是从人心底最软的地方流出来的。

待到夜阑人静,街上的更鼓声敲过三更,蔡攸、王黼识趣地起身告退。

徽宗看着李师师送两人到门口,转身回来时,烛火映着她的侧脸,竟比方才多了几分娇羞。

不等徽宗开口,李师师已走上前,轻轻牵住他的衣袖:“赵公子,内室已备好茶,不如去坐坐?”

徽宗跟着她步入内室,罗帐低垂,烛火摇曳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熏香。

这一夜的温存,竟比宫中任何一次都要尽兴,李师师懂得如何迎合,却从不显得谄媚。

她会轻声问他“这熏香可还合心意”

,会在他耳边说些江南的趣闻,甚至会笑话他不懂品茶时的憨态。

在她面前,徽宗不用端着帝王的架子,不用想着朝政的烦忧,只觉得自己是个寻常的风流客,能肆意享受这份温柔。

天快亮时,窗外泛起鱼肚白,内侍已在院外悄悄等候。

徽宗不得不起身,李师师送他到门口,指尖轻轻勾了勾他的袖口。

徽宗心头一软,紧紧握着她的手:“等着朕,朕定会再来寻你。”

回宫后,徽宗彻底失了魂。

上朝时,大臣奏报边防之事,他竟走神想起李师师唱曲的模样;批阅奏折时,笔尖落下,写的竟是“师师”

二字。

挨过三日,他实在按捺不住,让王黼悄悄安排,又一次微服出宫。

次数多了,两人竟生出几分真切情意。

一次酒后,李师师靠在徽宗怀里,撒娇说:“听闻宫中的延福宫比画里还美,我也想瞧瞧。”

徽宗本想拒绝,可看着她那双含着水汽的眼睛,终究拗不过,只得安排心腹内侍,趁着夜色将李师师接入宫中,藏在偏殿里。

每日处理完政务,他便偷偷溜去偏殿,与李师师饮酒、下棋、听曲,享受着这份瞒着天下人的欢愉。

可纸终究包不住火,宫中渐渐有了流言,说陛下在偏殿藏了个“民间美人”

小刘贵妃得知后,气得砸碎了心爱的玉瓶,却又不敢在徽宗面前作,只能暗自垂泪。

她知道,自己的恩宠,恐怕要被那个叫李师师的女子抢走了。

说起与李师师私会,还有一件趣事。

有一次,宋徽宗生了点小病,李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