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羊车恣情(1 / 4)

加入书签

平吴的捷报传入洛阳城时,暮春的风正卷着满城飞絮。

司马炎立于太极殿的丹陛之上,望着内侍呈上来的吴地贡物清单,目光在“月白织锦百匹”

处顿了顿。

不多时,那匹传说中的锦缎便被铺展在阶前。

缎面上用银线织就的太湖烟波,水波粼粼间似有画舫轻摇,连岸边的垂柳都带着江南特有的柔媚,比北地厚重的织锦多了几分水汽氤氲的灵秀。

他俯身指尖划过缎面,冰凉柔滑的触感像极了什么,心头忽然一动。

“吴地女子……”

他摩挲着腰间的羊脂玉扳指,那玉被体温焐得温热。

“听说说话时,比这锦缎还要软?”

身旁的内侍忙笑着附和:“陛下圣明,吴地女子最是温婉,那‘吴侬软语’听着,能把人的骨头都浸酥了。”

司马炎喉间轻轻滚动了一下,目光掠过阶下那片烟波织锦,忽然觉得殿角的风铃都带上了几分江南的调子。

他转身往殿内走,龙袍下摆扫过玉阶,留下一道残影:“传旨,将吴宫旧人尽数迁入洛阳,另选吴地良家女子三千,充实后宫。”

暮春的阳光穿过窗棂,照在他鬓边新添的几缕银丝上,可那双眼里的光,却亮得像又回到了少年时,平了吴,得了天下,自然也该收纳这天下的春色才是。

不过旬月,五千余名吴地女子便被分批送进了洛阳宫。

宫门前的石板路被车轮碾得亮,那些来自太湖两岸、钱塘江边的少女,攥着衣角站在陌生的红墙下,眼里还带着初离故土的茫然。

她们中,有吴宫织室里的巧匠,指尖能绣出会飞的蝴蝶;有会稽绣楼里的娇娥,自幼被教着吟诗作对,眉眼间带着书卷气;更多的是乡野间刚及笄的姑娘,晒得微黑的脸颊透着健康的粉,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,带着未经雕琢的鲜活。

入宫第一日,便有内侍捧着宫制翟衣来。

那衣裳用北地的织锦裁成,领缘绣着繁复的翟鸟纹,沉甸甸压在身上,比她们从前穿的苎麻襦裙重了不知多少。

有姑娘笨手笨脚地系着腰间的大带,系带打了死结,急得眼圈红;也有性子倔强的,攥着自己带来的蓝印花布帕子不肯放,被内侍低声呵斥几句,才委屈地松了手。

司马炎坐在廊下,隔着珠帘看她们换装。

见那个曾是采莲女的姑娘穿着翟衣走路顺拐,像只被捆住翅膀的水鸟,忍不住低笑出声;又见那个吴宫旧姬垂着眼系领扣,指尖在繁复的花纹上犹豫着,倒比北地女子多了几分怯生生的柔媚。

“都抬起头来。”

他扬声道,声音里带着几分酒意后的微醺。

五千张面孔齐刷刷抬起,有羞怯,有惶恐,有好奇,像暮春时节骤然绽放的花海。

司马炎望着那些含着水汽的眼眸,忽然觉得这洛阳宫的红墙,因这些吴地女子的到来,终于染上了几分他念想中的江南春色。

未时三刻的日头正暖,司马炎的羊车从承明殿轱辘驶出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,带起几片被春风吹落的海棠花瓣。

他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车座上,手里的琉璃盏盛着西域进贡的葡萄酒,琥珀色的酒液随着车身轻晃,映得他眼尾的细纹都染上几分慵懒。

车窗外,柳梢垂落如绿帘,阳光穿过枝叶,在地上织出一片跳动的金斑。

两侧宫苑里,西府海棠开得如火如荼,重瓣的花朵压弯了枝头;毗邻的牡丹圃里,墨紫、嫣红、月白的花苞鼓鼓囊囊,像缀满枝头的锦绣球;连去年新栽的西域葡萄藤,也在朱红架上舒展开卷须,嫩得能掐出水来。

羊儿慢悠悠地踱着步,鼻尖不时嗅嗅路边的青草,忽然在一处宫门前停了脚。

宫门“吱呀”

一声开了,七八个身着各色宫装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