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花石祸国(5 / 5)
。
他在给徽宗的折子上写道:“臣幸得陛下洪福,采得神石数枚。
途经州县时,百姓皆夹道焚香,欢呼雀跃,愿为陛下效力;行船之时,风平浪静,神灵护佑,一路畅通无阻。
此皆陛下圣德昭彰,方得天地眷顾!”
徽宗看了奏报,龙心大悦,当即下旨,给朱勔采来的那块三丈高的太湖石赐名“神运石”
,还特意嘱咐,等修建万岁山时,要把这块石头立在山顶,当作“镇山之宝”
。
后来景灵西宫修成,宫里光是太湖石就摆了四千六百枚,有的叠成假山,有的立在亭边,再配上从江南运来的牡丹、山茶、杜鹃,红的似火,粉的似霞,竟在北方的宫苑里,硬生生造出了江南的秀美风光。
徽宗每次游苑,都要带着妃嫔、大臣,在这“江南景致”
里饮酒作诗。
他站在“神运石”
下,看着石上孔洞映出的云影,笑着对身边人说:“朱勔果然懂朕,有此奇景,朕如临江南,此生无憾了!”
说着,便下旨给朱勔加官进爵,不仅升了他的节度使,还赏了一座位于汴京金水河畔的豪宅,连他的儿子、侄子,也都得了官职,有的在应奉局任职,有的直接进了京城的衙门。
朱勔的权势越来越大,东南一带的郡守、县令,都知道要想升迁,就得巴结他。
有人送金银珠宝,有人送珍稀字画,还有人直接把辖区里最好的奇石异草先送给朱勔,再由他转献徽宗。
只要朱勔在徽宗面前说一句好话,哪怕是个芝麻小官,也能立刻升为知州;若是得罪了朱勔,哪怕是正四品的知府,也会被随便安个罪名,贬到偏远之地。
当时人私下里都说,朱勔在苏州的应奉局,比朝廷的六部还管用,人称“东南小朝廷”
。
可没人敢当着朱勔的面说这些,更没人敢告诉徽宗,这“繁华”
背后藏着多少血泪。
那些被运往汴京的奇花异石,每一块石头的纹路里,都浸着百姓的汗水;每一片花瓣的露珠里,都映着百姓的眼泪。
而沉迷在美景中的徽宗,对此一无所知。
他依旧每日在宫苑里赏石、作画、写字,觉得自己是个“懂风雅、爱百姓”
的好皇帝。
他不知道,他眼中的“江南奇景”
,是用东南百姓的苦难堆起来的;他手中的“盛世画卷”
,早已被百姓的血泪染成了红色。
大宋的江山,就在这虚假的繁华里,一点点蛀空,只等着一场风暴来临,便会轰然倒塌。
↑返回顶部↑